
" 科技是人類的枷鎖 " 以一種相當寫實的方式發生在了智能穿戴設備領域。
9 月 30 日,YouTube 科技網紅 Daniel Rotar 的三星智能戒指在他登飛機時突然發生電池膨脹,戒指內部凸起變形,卡在手指上遲遲無法取下。
Daniel Rotar 隨即發布了一條推特," 我的三星 Galaxy Ring 電池開始膨脹。它正戴在我的手指上。" 照片里,他的手指已經因為充血而腫脹發紅。這條推特很快獲得了 2000 多萬的瀏覽量,不少人反映自己也在佩戴三星智能戒指時遭遇過類似的問題。

智能戒指顯然有著像智能手表一樣普及的雄心壯志,但在頻頻刷到 " 這才是智能穿戴終極形態 " 的視頻后,你總會心生質疑:
" 到底為什么,我非要戴一個不能接電話看消息、2 年就報廢、隨時還可能卡住手指的電子廢物?"
3099 買個能測心率的金屬指環,手指還被卡住了?
2025 年了,你發現智能戒指這個 " 成功男人必備科技配飾 " 不僅沒用,還相當危險。
" 三星智能戒指驚魂 " 在網絡上快速發酵,集齊了許多戲劇性要素:
當事人 Daniel Rotar 是有 160 萬粉絲的 YouTube 科技博主,這枚 Galaxy Ring 智能戒指還是他 1 月參加三星發布會時三星特地贈送給他的,在出事前他幾乎每天都把智能戒指戴在手上;Galaxy Ring 發生電池膨脹時,Daniel 正在登機。機長了解情況后,Daniel 被拒絕登機,因為 " 可能造成機上緊急事件 "。
Daniel 事后回憶,在他前往醫院的過程中,戒指持續漲大,到達醫院時電池的兩個鼓包已經嵌入了他的手指里。之后醫生用了潤滑油,順利把戒指順利取了下來(并非如網傳 " 用專業工具剪開戒指才取出 ")。
圖源:Youtube@ZONEofTECH
三星后續將 Daniel 的這枚戒指收回,承諾要對這次事件做進一步的調查。
據 IT 之家統計,截至 10 月 1 日,三星官方收到了超過 200 起智能戒指電池相關投訴,其中 12 起涉及鼓包問題。但三星至今沒有公開解釋電池鼓包的明確原因,客服只是建議遭遇類似問題的用戶 " 立即停止使用并聯系售后 "。
在此次事件之前,三星產品的電池缺陷早就飽受詬病:2016 年三星 Galaxy Note7 手機因電池缺陷引發多起爆炸和起火事故,三星智能手表曾因電池過熱問題全球召回 100 萬塊;2023 年,Galaxy Buds Pro 耳機又被曝充電時自燃。
但智能戒指比起前幾者又多了一層恐怖要素:手機、耳機發現問題后都能及時遠離,戒指電池膨脹后,你甚至沒法摘下來。
" 當人類戴上智能項圈,難道就是 AI 反攻的時刻?"
而關于這次事故的原因,有媒體分析認為,為了將電池做到極小,智能戒指電池采用的材料相當不穩定。為在有限空間內提升續航,智能戒指廠商普遍采用高能量密度的硅碳負極材料,這種材料循環穩定性較差,過度充放電容易引發膨脹。
可以印證 " 電池不穩定 " 這一說法的是,Galaxy Ring 的電池的掉電速度堪稱離奇。
雖然 Galaxy Ring 宣稱充電一次續航 5~9 天,但 Daniel 發現,在用了一個多月后,他的戒指就需要每天充一次電了。在戒指 " 突然摘不下來 " 前,Daniel 還發現自己的戒指充了一整天都沒能充上電,第二次充才充上。甚至有用戶說自己充一次電只能用 4 小時。有人因為戒指掉電太快的問題,4 個月內找三星換了 4 次新戒指,也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進一步驗證智能戒指 " 電子垃圾 " 名號的是,當其他智能設備都在卷續航的時候,智能戒指實為 " 一次性電子產品 "。
Galaxy Ring 在去年 7 月上市后,電子維修全球互助平臺 iFixit 發布了一篇報告,表示 Galaxy Ring 的 " 可維修性幾乎為零 "。由于電池的整體設計,Galaxy Ring 一旦電池耗盡,就無法在不損壞設備的情況下接觸到電池,壞了只能扔掉。考慮到電池老化速度,Galaxy Ring 的實際使用壽命或許不會超過兩年。
這樣一個短命的智能設備,難道是會在它有限的生命周期里像煙花般綻放它恢弘、復雜的電子魔法嗎?
答案是不行。Galaxy Ring 除了健康監測,目前還沒有開發出更新穎的主流用途。
和市面上大多數主流智能戒指一樣,Galaxy Ring 的主要功能有三個:睡眠監測、健身監測和心率預警。其中每一樣,它都能給你提供相當詳細的數據:不僅監測你睡眠期間的活動、睡眠潛伏期、心率和呼吸頻率,還會通過數據分析,給你提供改善睡眠質量的建議。
但你想用智能戒指接聽電話、使用 NFC、聯通其他智能設備,它目前都做不到。目前的智能戒指都將自己定義成一個 " 健康監測 " 設備,且大多專注于 " 睡眠 " 這一個場景。
因為睡眠數據呈現得相當詳盡,智能戒指受到了美國軍隊、專業運動員和明星們的歡迎。但普通消費者對這樣一個 " 專業健康工具 " 的實際需求依然成謎:到底有多少人需要知道自己睡著后每分鐘的皮膚溫度變化呢?
當然,迭代后的智能戒指也開始自動檢測你的運動、記錄你的壓力值,以及女性的月經周期。但所謂的運動監測,又不如智能手表的分類詳細。因為沒有屏幕,你也無法實時看到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智能戒指作為 " 監測工具 " 甚至不如手表方便。考慮到打球、舉鐵時手指上的硬物可能會磨傷手指,你做這些運動前還得把智能戒指取下來。
圖源:小紅書 @奔研跑跑(跑互)
女性科技作者 Megan Hernbroth 則在測評中提到," 日常取下戒指的次數比想象中多得多 "。洗澡時怕戒指剮蹭頭發,得摘下來;給孩子換尿布,得摘下來;涂身體乳,得摘下來。
而摘下戒指又會大大影響數據測量的準確性。你也就懂了為啥智能戒指專注睡眠——因為這是唯一不用動手的場景。
比起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的優勢被總結為 " 續航時間更長 "、" 睡覺不用摘 ",更輕更小更無感,適合 " 想知道自己睡覺時的詳細身體數據,又不想睡覺的時候戴智能手表的人 "。
現實是,由于尺寸、重量、內部設計等問題,智能戒指也很難做到 " 無感 "。有買了 Ringconn 智能戒指的用戶反映,因為戒指內部傳感器突出,一旦長時間跑步,使得戒指與手指摩擦加劇,手指充血又導致局部壓強增大,使得他的手指已經被磨出紅印。而體溫變化、生病,也都會導致戒指變得 " 擠手指 "。
另一項被強調的優勢是,比起手表只能靠手腕靜脈收集數據,手指上的脈搏信號更強,測出的數據更精準可靠。但也不是那么準確——科技媒體《The Verge》報道稱,用戶同時佩戴手表和戒指時,跑步速度、平均心率等運動參數在兩個設備上大相徑庭,"Galaxy Ring 在數據檢測和記錄的準確性上的表現不佳 "。
比智能手表小,還沒屏幕,你期待著智能戒指至少在價格上打敗手表,結果發現自己又錯了。作為用完即棄的電子廢物,Galaxy Ring 的國行版定價 3099 元,比最新款的蘋果 Apple Watch 還貴 100 元。Oura Ring 4 的官方售價是 349 美元(人民幣約 2488 元),國產戒指 RingConn 最新款的定價也在 2099 元。
不僅買一枚合金指環要花 3000 多元,你要查看數據還得每月再交上一筆訂閱費。如果你買了大受歡迎的 Oura Ring 4,得每月額外付 5.99 美元(約 43 元)人民幣才能在 App 上看到自己的心率、壓力值、鍛煉時長等等 " 詳細數據 "。

"269 的小米手環到底犯了什么法才會有人去買智能戒指?"
這么雞肋的智能戒指,誰在戴?
但買智能戒指,也可能只是為了擁有一件能監測心率的 " 奢侈品配飾 "。
2022 年,Oura Ring 和 Gucci 聯名推出限量版智能戒指,戒指上鑲有 Gucci 的雙 G 和用 18K 黃金做的邊飾,價格是普通版的三倍。
按理說一項科技硬件更新迭代,功能性增強,就會逐漸脫離 " 美麗廢物 " 的稱號,但智能戒指推出 10 年后歸來仍是 " 時尚配飾 "。《華爾街 · 日報》去年干脆放棄了討論智能戒指的功能,從 " 哪個智能戒指更漂亮更適合當成珠寶佩戴 " 對市面上新出的智能戒指進行了排名。
其中適合當珠寶的戒指 " 有五種金屬顏色,包括一款明艷的玫瑰金 ",而不適合的則是因為 " 裸露的塑料部件使其顯得不夠精致。"
眾所周知,送禮的原則是 " 性價比越低代表禮物越成功 "。所以智能戒指也并非沒有用武之地:" 小貴但很有科技感的男生禮物 "、" 超實用送男友生日禮物 " 從此多了一個常駐榜一。


即便功能只相當于一塊 " 閹割版智能手表 ",智能戒指照樣吸引了大批對人類科技未來懷揣希望的電子產品消費者。
據《DT 商業觀察》,2025 年上半年國內主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智能指環市場份額在手環、手表、指環三大品類中僅占 0.1%,但銷售額同比增幅達到 6401.7%。看市場前景,妥妥的 " 電子新貴 "。
2015 年,芬蘭公司 Oura 推出了首款智能戒指 Oura Ring。Oura Ring 在一開始就把自己定位為 " 第一個專注于睡眠的可穿戴設備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智能戒指銷量 88 萬枚,其中 Oura 占比 80%。
但 Oura Ring 至今也沒有在中國售賣,三星的 Galaxy Ring 算是第一個將智能戒指在國內 " 帶火 " 的主流品牌。隨后國內的手機廠商們紛紛加入,榮耀,魅族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指環。其中魅族的 MYVU Ring 售價 399 元,智能戒指來到了一個 " 雖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買一個試試也不心疼 " 的價格帶。
一批智能戒指創業公司也在主流的健康監測功能外,試圖找到新的玩兒法。比如國內銷量居于頭部的智能戒指 RingConn,推出了 " 家人數據共享 " 的功能,如果你和你爸媽都帶了智能戒指,你們就可以在自己的手機 app 上互相綁定,隨時看到對方的睡眠和運動數據。從此你即使離家北漂打工,自己在出租屋里熬夜追劇,也會被你媽通過戒指上的數據捉個現行,家人間的關系又變得親密無間。
" 還是中國戒指懂中國人。"
國產智能戒指界更是跑出了 "AI 情侶對戒 " 這樣的小眾品類。兩個人的戒指配對后,你就能實時在手機上檢查對方是否佩戴,戒指的宣傳語上寫著 " 真情侶就戴小藍戒 "。AI 助手還能幫你自動發消息,告訴對方你最近的睡眠情況,也會貼心地給你同步對方最近睡得好不好。"AI 時代,發消息不用你親自動手,談戀愛、捉奸都有 AI 代理 "。
" 掃地機界的小米 " 追覓這個月也發布了他們的第一款智能戒指。追覓宣稱這是 " 全球首款具備震動功能 " 的智能戒指,至于戒指會震動的具體作用則沒細說,一種想象是能作為鬧鐘每天早上通過在你手指上震動把你叫醒。追覓的這款智能戒指定價 2999 元," 三千塊買個無聲鬧鐘?"
為啥科技公司都沉迷于造智能戒指?
最直接的原因是能收取訂閱費。另一方面,作為可穿戴智能產品生態的一環,智能戒指往往需要搭配同品牌的電子設備使用。比如三星 Galaxy Ring 其實有手勢操控的功能,但只能用來操作手機相機的快門和關閉鬧鐘,且必須配合 Galaxy 手機使用。
追覓智能戒指的發布會上,追覓 AI 智能硬件事業部負責人潘志東提到,未來智能戒指將會成為室內外產品的 " 紐帶 "," 我們的戒指會跟包括室內、室外的任何可能的智能場景、智能產品連接,我們已經在做了。"
暢想相當宏偉,只是當下你需要擔心的依然是戒指戴上卡住了摘不下來怎么辦。
慘不忍睹的續航、牽強的實用性,配上普遍高昂的定價,智能戒指一面描摹 " 智能穿戴、人機一體 " 的未來,一面還在時尚和實用之間不尷不尬。
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健康數據,更實際的問題或許是,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健康數據,該熬的夜一點不會少。" 假如它整天告訴我睡眠不好,但我又沒法早睡,那豈不是更郁悶?"
而當你可以掌控自己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起床,一個精準、量化的睡眠指標又顯得沒有必要了,甚至當感受和 App 上的分數不一致時,有人會困惑到底該相信自己的感受還是戒指上的數字。" 明明能睡得很滿足的醒來,為什么還要在乎今天的睡眠質量是 80 分還是 85 分?"
如果說智能戒指有什么無可替代的消費理由—— " 手腕上需要戴勞力士或百達翡麗,戴不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低調得剛剛好。"
來源:Vista氫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