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自2015年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已扎實推進建設十年。近日,由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生命時報主辦的第十七屆健康中國論壇在北京舉行。作為我國醫藥衛生健康界以“健康中國”為主題的論壇中舉辦最早、影響最大、質量最高、權威性最強的會議之一,健康中國年度論壇成為各級黨委和政府、醫療界、醫保界、醫藥界、健康界、媒體界共同參與的一個全國性高端論壇。
本屆論壇正式公布了健康中國建設十年實踐案例,醫渡科技憑借其在AI醫療領域的持續創新與扎實實踐成功入選。在AI醫療從概念驗證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醫渡科技的入選標志著其“走遠、走深、走專業”的路線獲得了行業廣泛認可。

持續夯實數據治理根基
高質量數據是智能的“源頭活水”,而數據治理則是確保“活水”清澈、可用的核心工程。當前,醫療行業對高質量、標準化數據的需求仍在持續釋放。
醫渡科技在醫療大數據與AI領域深耕十余年,自主研發的“AI醫療大腦”YiduCore,通過對經授權的多源醫療數據進行高效、高質量的治理,將原本不可計算的數據轉化為可計算、可分析的結構化信息。
目前,YiduCore已累計經授權處理分析了超過60億份醫療記錄,醫院網絡覆蓋全國4000余家醫療機構,沉淀了對上萬種疾病的理解洞察,疾病知識圖譜基本覆蓋所有已知疾病,不僅具備強大的多源醫療數據治理與結構化能力,還實現了醫學知識的持續自我迭代與演化,
構建起公司長期發展的堅實基石。
依托YiduCore,醫渡科技正持續通過新一代數據中心、科研專病庫等產品,為臨床科研與診療決策提供強大支持。
激活數據價值飛輪,構建智能應用
在堅實的醫療數據智能基礎設施之上,醫渡科技進一步推動高質量數據轉化為可落地、可復用的智能應用。
醫生臨床Copilot便是這一階段的典型成果。該產品將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醫生工作站,實現了從病歷智能生成、AI預問診、循證輔助決策到患者教育、智慧護理的全流程賦能。在腫瘤診療場景中,系統可自動生成符合臨床指南的TNM分期評估建議,并基于患者個體化數據動態生成診療方案列表;智能病歷生成功能可以融合語音問診、本院歷史與預問診數據,使病歷書寫效率從傳統5分鐘手工作業提升到30秒智能完成。
在藥物研發領域,醫渡科技還創新性地結合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術,構建智能招募體系,使受試者招募準確率從傳統25%提升至85%,有效解決臨床研究中受試者招募難、入組慢的痛點,助力創新藥物加速上市進程。
構建全生態服務閉環,邁向人機協同新階段
基于核心技術與場景化應用的深度積累,醫渡科技已形成覆蓋 “醫、藥、險、患者” 的全生態服務閉環,在多領域實現價值落地:
賦能智慧醫院建設:為醫院提供數據中臺和AI中臺解決方案,賦能科研、診療與運營管理,智能化解決方案落地110家知名醫院。
助力公共衛生決策:為政府及監管機構提供大數據分析平臺和決策支持系統,助力傳染病預警、公共衛生應急響應和醫療資源優化配置。
賦能臨床試驗降本增效:為全球制藥和醫療器械企業提供數據驅動的臨床開發、真實世界研究和商業化解決方案,已服務超過350家國內外制藥企業,幫助提升研發效率、優化產品上市路徑、降低創新成本。
構建閉環健康管理與保障:為城市千萬級別人群提供多層次的健康保障解決方案,已經深度參與了北京、深圳等5省12市“惠民保”項目的開發和運營,累計服務參保用戶超4000萬人次。
展望未來,醫渡科技將積極推動從單點AI工具向“人機協同、多智能體協作”的模式升級,致力于實現端到端的高效率、高價值、高體驗的成果交付,從而實現醫療服務效率與質量的雙重躍升,推動醫療資源的更優配置與服務可及性的顯著提升。通過夯實數據治理基礎、建設智能應用、深化場景閉環,醫渡科技正在醫療領域不斷走遠、走深、走專,為構建更綠色、高效、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體系注入科技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