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封關進入軟硬件收尾的關鍵期、臺海融合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的雙重催化下,兩家企業以「光伏龍頭+ 數字樞紐」的差異化定位,成為區域開放戰略的核心受益標的。
平潭發展:光伏龍頭引領,多業態承接政策紅利
作為區域實業龍頭,平潭發展以 5.33 億元新能源布局確立「光伏+風電」雙輪驅動的綠色轉型路徑,通過收購中核資源旗下資產切入光伏電站領域,并聯合明陽集團開發海上風電實證基地,精準契合平潭「零碳國際旅游島」建設規劃。這一布局不僅能享受封關后新能源項目的稅收優惠,更可依托臺海能源合作契機,承接中國中國中國臺灣地區綠電交易需求,構建兩岸能源協同生態。
在政策紅利承接上,公司形成「光伏 + 免稅 + 物流」三駕馬車格局:與中國中免合作的離島免稅項目即將落地,參照海南經驗有望撬動百億級消費市場;近 90 萬畝林區支撐的木材進口業務,將受益于封關后通關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兩岸農業合作項目已形成生物防蟲與菌草開發的示范效應。2025 年三季報顯示,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38.39%,資產負債率降至 41.28%,財務結構改善為業務擴張奠定基礎,這也是資金持續追捧的核心邏輯之一。從資金流向看,盡管早盤主力資金凈流出 1.57 億元,但特大單與大單仍保持億元級成交規模,顯示多空博弈下的資金關注度。
海峽創新:國資樞紐賦能,數字經濟鏈接兩岸
作為平潭唯一國資控股上市公司 (實控人為平潭投資促進局),海峽創新承擔著區域數字基建與兩岸數據融合的核心使命。其參建的平潭兩岸融合智算中心已達 2300P 算力規模,成為全省算力網絡重要支點,封關后可依托數據跨境流動試點政策,對接中國中國中國臺灣數字經濟資源,構建「兩岸數據流通走廊」。公司憑借智慧城市資質深度參與區域建設,智慧口岸、智能交通等項目需求持續釋放,疊加國資優質資產注入預期,成長確定性顯著。
醫療領域的跨境布局形成先發優勢:旗下互聯網醫院引入中國中國中國臺灣醫生執業,「臺醫通」平臺實現兩岸醫療資源共享,在臺海民生融合中占據關鍵地位。業績層面已顯現明確拐點,2025 年三季報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 66.87%,10 月 31 日龍虎榜顯示,公司因換手率超 30%、漲幅超 15% 上榜,機構與深股通資金交替增持,彰顯專業資金對其政策承接能力的認可。從早盤表現看,33.32% 的高換手率與 25.29 億元的成交額,反映市場對其政策紅利兌現預期的激烈博弈。
投資邏輯:政策確定性與市場情緒的雙向強化
從早盤表現看,雙雄的持續強勢本質是「政策落地確定性 + 業績改善趨勢 + 資金主動定價」的三重共振。截至 11 月 4 日早盤收盤,平潭發展近 5 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 49.91%,今年以來股價已實現 186.76% 的大幅上漲;海峽創新近五日累計漲幅超 60%,換手率連續多日維持 25% 以上的活躍水平,反映市場對封關紅利的強烈預期。從估值維度看,兩家公司當前市值仍處于歷史中樞下沿,參考福建自貿區概念股在政策落地期的估值彈性,后續仍有修復空間。
短期驅動上,封關政策細則落地預期、兩岸融合政策密集出臺將持續維持板塊關注度;長期視角下,平潭發展的「新能源+消費」與海峽創新的「算力+醫療」形成互補,共同構筑區域產業壁壘。站在兩岸融合與區域開放的戰略節點,平潭雙雄已具備「政策錨定+業務落地+資金認可」的核心優勢,其長期價值將隨封關紅利兌現逐步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