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大佬們,正陷入一場虛擬現實混戰自媒體
不管是二次元還是三次元的小伙伴們,對全息眼鏡、VR頭盔這種酷炫設備,多少都不會陌生。可穿戴設備的便攜性注定它將成為科技界大佬們爭相研發的“香餑餑”。
微軟HoloLens 數字未來的雛形
微軟在開發者大會(Build 2015)上再次把重點放在一款全息眼鏡設備,HoloLens。HoloLens的首席研發者稱,它能融合現實與虛擬,內置CPU、GPU、獨立的全息處理單元以及大量傳感器,將媲美個人電腦與智能手機。
也就是說,技術方面,HoloLens先是類似早期的Oculus,進行虛擬成像投影;然后采用各種人體(眼球、手勢、語音等)追蹤實現人機交互,當然,Oculus不久前的游戲開發者大會上也有該方面類似的展示。
而應用方面,HoloLens是一款視效增強的眼鏡,并非屏蔽現實的VR頭盔。目前,HoloLens主要是投影Win 10系統,通過人機交互進行相關程序運行,并通過配套機器人,對生活進行智能化升級。此外,HoloLens將著手進行對Xbox的支持。
微軟開始關注行業應用
同時,在這次Build 2015上,微軟開始強調HoloLens的行業領域應用。包括在建筑領域,HoloLens在3D建模方面的應用。在使用了HoloLens之后,原來2D的圖形完全立體化。醫療方面,凱斯西儲大學的Mark Griswold教授及其助手展示了HoloLens眼鏡在遠程醫療診斷及其它教學領域方面的應用。
機器控制方面,HoloLens讓一個機器人小車具備了更多的智能。通過增強現實技術,這個小車化身為一個擬人化的角色,可以與人無縫互動,配合全息投影,臨場感更強。
事實上,曾在2014年7月,有項目知情人透露,微軟正在投入研發頭戴設備,重心偏向Xbox。不過由于剛剛起步,技術層面還“遠遠落后”于Oculus和索尼。而這一年不到時間里,微軟就一頭跳進頭戴式的“泥池”,想要混戰市場了。
微軟的HoloLens還剛剛起步,但是畢竟財大氣粗,或許后勁十足,推出什么大牛發明也不是不可能。不過,就這幾年來微軟智能市場的戰績來說,這家硅谷大佬似乎不停地在碰壁。比如智能手機,比如手腕式計算機,總是被蘋果“小兒”壓了不止一頭。
頭戴式設備硝煙彌漫
可穿戴設備的風頭這兩年來尤為昌盛,以蘋果為首的各類科技公司,都為智能手表“鞠躬盡瘁”。相比于這些“小娃娃”,硅谷的大佬們似乎對頭戴式設備更為感興趣。
先是谷歌投資Magic Leap公司,研發虛擬現實設備,并宣布即將推出Google Glass二代,再是微軟于開發者大會上發布全息眼鏡。也就是說,除了IBM一門心思搞大數據科技,穩占基礎性研發老大,硅谷的“老一輩們”都瞄上了頭戴設備這一未來市場的“大蛋糕”,智能手表方面表現得比較隨意。
此外,所見略同的還有Facebook(FB)和索尼,以及三星、索尼、HTC等。扎克伯格早早地收購了Oculus,搶占了虛擬現實設備的市場先機,就目前來說,研發成果在行業之中算的是領先級別的;而索尼則很聰明地結合了自己作為的硬件公司優勢,將PS4 VR游戲頭盔與自己的外設相連,增加消費吸引力。
混戰之下的真相
不過細看這場頭戴式設備的混戰,各位科技界“勇士”,卻都有著自己的明確定位。
以FB為首的年輕公司們都致力于VR游戲的開發,硬件方面,他們致力于優化視覺追蹤的流暢切換,研發頭盔對于人移動信號的追蹤顯示;軟件方面,他們花價錢拉攏Valve等各大型游戲公司,以及其他獨立開發團隊。
谷歌雖然也“貪玩”,不過鑒于其DeepMind的深度學習算法以及智腦“沃森”,也許他真正的目標還是在于人工智能系統,以及體系。而微軟本次的產品,比較偏向于獨立運行的視效增強,就目前來看,更像是在描繪物質生活數字化的藍圖。
總結
像微軟和谷歌這樣的“前輩”,也許只要適時地出來蹦達,跟大家說“誒,我們要做這一塊產品了哦”,就能安安靜靜做個“技術美男”了,畢竟能拿出那么大的人力財力的公司不多,家底(科技專利)豐厚的就更不多了。他們一放話,想來三星索尼等“小伙子”是不能僭越的了。
不過總的來說,硅谷大佬們還是靠譜的,所以,我們雖不能完全相信他們的概念性描述,但也不妨期待著,真正功能強大的可穿戴智能設備要漸漸滲透我們的生活了。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十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