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蘋果真的要造汽車了?不信你看自媒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十四
智東西5月14日消息,路透社稱,Sergio Marchionne(Fiat Chrysler的CEO)最近游訪加州的蘋果、谷歌、特斯拉,證實了蘋果進軍汽車界的消息。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傳聞,以及蘋果公司的一些行徑正在證實這一點。這回,蘋果真的要造車了嗎?是叫iCar、還是Apple Car?下面來看。
從蘋果目前的核心產品看,都屬于“個人計算設備”,從Apple Watch到計算功能最強大的Mac Pro都是如此,蘋果一定不會在這一點上偏離自己的主線,如果蘋果介入汽車市場,也只能說明汽車已經從交通工具發展成為另一個形態的計算工具,就像iPhone和Apple Watch一樣,他們已經遠遠不是一個打電話或看時間的工具那么簡單。
一籮筐的蘋果汽車傳聞
隨著電動、自動駕駛汽車概念的推廣,今年的汽車行業尤為熱鬧。早前就不斷地有消息傳出蘋果制造電動汽車的計劃,代號“泰坦”,并爆出iCar概念圖,還上演了一場揮斥25萬美刀與特斯拉互挖墻腳的撕逼大戰。
而蘋果最近,尤其是庫克中國行期間,投資森林建設,并大力宣傳環保(太陽能)理念。這些行動,結合華爾街日報、硅谷人士早前披露的消息以及喬布斯的遺愿,似乎正逐步泄露其電動汽車領域的野心。
1、雇傭工程師
華爾街日報(the WSJ)曾披露稱,蘋果成立電動車開發項目,團隊規模有數百人(也有消息認為是兩千多人),項目交由產品設計副總裁、前福特高管Steve Zadesky負責,挖角奔馳(研發部門CEO Johann Jungwirth)、賽格威、特斯拉等公司,人才覆蓋機械、材料、能源、自動化無人駕駛、汽車制造等諸多領域。
2、繪制城市地圖
加州舊金山灣區曾出現配備數個攝像頭及LiDAR(高清地圖繪制儀),標有蘋果標志的無人駕駛面包車。分析師Rob Enderle認為,蘋果計劃打造街景服務抗衡谷歌地圖;Piper Jaffray的科技分析師Gene Munster則認為,不解決地圖問題,蘋果汽車就不會發布,他們需要這項軟件服務支持硬件設施。
3、設立特殊部門
華爾街日報、彭博社、金融時報等披露泰坦計劃,及其神秘工廠,距離蘋果總部桑尼維爾市的Infinite Loop 1僅幾分鐘車程。新聞網站AppleInsider稱內部消息證實,蘋果的確在該地點有大量工作活動,包括一處“汽車工作區”和一個“修理車庫”,進行汽車相關的裝配。此外,蘋果還在加州蒙特利斥資8.48億美刀,建太陽能供電“農場”。
根據零零碎碎的各種諜報,我們不妨認為,蘋果汽車將適配相應的類似于CarPlay的App,并具備自動駕駛功能。蘋果正在“秘密”研發汽車,但不是所有的研發都能有個結果。
有分析師認為iCar將在20120年面世,與200英里航程的特斯拉第三代Model競爭市場。有硅谷業內人士指出,iCar可創造400億美刀的年收。
馬斯克 你怎么看
就像而Marchionne說的,特斯拉和谷歌現在的分工很明確,一個初衷在于動力汽車,一個在于自駕駛(暫時止于軟件平臺服務方面)。如果上述傳言為真,那蘋果的野心著實不小。這樣一來,馬斯克上周表示的:歡迎蘋果進軍汽車市場,就值得玩味了。因為曾有蘋果員工很“挑釁”地表示過,蘋果將瓜分特斯拉的營收。
事實上,結合現在的電動汽車市場,馬斯克的話一方面透著對自己的品牌的自信,另一方面也透著市場拓展的期待。特斯拉的表現不如預期,市場效益持續虧損,今年一季度凈虧損1.54億美刀。
市場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開發尚未完善,電力基站設施并不齊全,電池容量、充電速度仍處于瓶頸階段。特斯拉目前擁有上百項電池技術專利,主要覆蓋電池管理系統,電機和電控方面,并于2014年6月提出開放技術,意圖引導更多汽車廠商跳水電動領域(拉式發展)。
目前,整個電動車市場需要一份沖擊來刺激大眾消費熱情,擴大市場容量,分擔前期技術開發所需的資金投入。
電動汽車趨勢相對樂觀
雖然保持虧損,特斯拉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了54%,其4月底推出的家用太陽能懸掛式蓄電池“Powerwall”(10kWh、7kWh),也于推出首周獲得1.8億美刀(3.8萬個)訂單的好成績,企業商用的“PowerPack”(100kWh)則斬獲6.25億美刀(2500個)訂單。
技術方面,繼斯坦福新型鋰電池的突破之后,液流電池、石墨烯電池、鋁離子電池的研發試用也在火熱進展之中,充電快,儲能多的車用電池或將推出,太陽能電池的利用率也在逐步提高,這些都給電動汽車的市場推廣帶來很大的希望。
2014年被稱為電動汽車商業化元年,一系列政策解放為其推廣解除了障礙。今年4月份,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9060量,同比增長135%,其中純電動達4790輛,自主品牌比亞迪可謂異軍突起。針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最早實現售電側放開的行業,預計政府將在今年出臺充電設施建設刺激措施。
蘋果造車會難在哪?
其實按照蘋果目前的財力和人力,造車從技術上根本不是難事,連樂視都在叫嚷著造車,所以真要做,完全是可以的。
就像蘋果做Apple Watch這樣一個全新形態的產品一樣,需要的只是時間,所以蘋果造車,潛伏的時間一定會更長,不會是說做就做的事。
對蘋果而言,造出汽車和一臺iPhone一樣,軟件和硬件都不是問題。最大的難點應該是一個全新產品汽車與消費電子完全不一樣的供應量邏輯和業態,另一方面則是汽車與iPhone等設備完全不一樣的銷售方式和渠道,這是蘋果若真要造車,最大的兩個難點。
總結
除了通用前CEO曾有警告,大多汽車廠商,包括特斯拉,奔馳等對蘋果汽車都持積極促進的態度。而事實上,蘋果并沒有必要趟電動汽車硬件制造的渾水,因為智能化系統、軟件的研發就足夠其賺上一桶。
諸多線索表明,iCar并非泛泛空談,蘋果正在認真待之,究竟能否成效,還有待觀望。智能化的電動汽車,或許將是蘋果拓展事業版圖的先鋒。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