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被捧得火熱的VR產業,中國廠商和Oculus的差距究竟在哪里?VR

    砍柴網 / 臺伯河 / 2016-05-11 11:16
    在經濟寒冬的今天,資本的力量將國內虛擬現實這個行業燒得火熱,但是當大潮退去,誰穿沒穿褲子就一目了然了。站在了風口上固然豬都能上天,但是風暴過去,能飛的仍然是天鵝...

    按:作者臺伯河,VR行業從業者。

    同樣是被捧得火熱的VR產業,中國廠商和Oculus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GDC可以說是游戲界規格最高,最專業和最頂級的大會了,全球的游戲開發者和游戲從業人士都集聚于此,討論游戲業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順便展示新技術和新產品。VR作為目前游戲業的最火熱的話題,在這一屆GDC上也十分搶眼:不光是GDC專門開辟了VRDC這樣一個專場,Oculus,Sony也包下了展廳里最大最顯眼的位置專門演示VR游戲,幾個業內的核心技術廠商,比如Nvidia、Epic、Crytek也都將展示的核心放在VR上。放眼望去,整個展廳里很難不看到一臺VR頭顯。

    比起國內同樣是熱火朝天花團錦簇的VR產業景象,真正引領新技術方向的GDC又有什么不同呢?這或許可以反映出兩國VR產業的差距。

    | “國內最優秀的VR廠商也還在及格線上下”

    這屆GDC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就在于在美國,VR硬件目前已經處于“完成時”的狀態:HTC Vive和Oculus Rift都即將發布第一代消費版,PSVR的發售日期和售價也在這次GDC上公布了。

    就我的體驗,這三家的消費級VR頭顯已經做到了完全可用的狀態,無論是工業設計還是性能還是體驗,都沒有明顯的缺陷;GDC上關于VR的技術展示還有一些,但是也都是關于如何進一步的提高體驗。這次的GDC,參與者明顯都已經是對VR體驗輕車熟路,現在的重點就是,如何去開發出好的VR內容。

    這次GDC上VR游戲才是重點

    各大廠都將已經成型或者接近成型的VR游戲拿來展示,我們可以感受到游戲開發者在VR這個全新的領域中的努力。各種各樣可能的VR游戲都出現了,比方說——

    Ubi出的Eagle Flight,就是一個用手柄玩用頭動操縱的飛行模擬游戲;

    Lucky’s Tale是Oculus Rift的首發游戲,是一個做得非常成熟非常舒適的傳統的第三人稱平臺動作游戲;

    同樣是Oculus Rift的首發游戲,EVE: Valkyrie是座艙模擬空戰;

    Damaged Core是一個新的Demo,在Oculus上嘗試了將VR的移動特性和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結合起來;

    Crytek的The Climb則是使用傳統手柄來操作的攀巖體驗。

    其他的包括PSVR、HTC Vive,也還有很多的VR游戲可以玩。

    在體驗中,第一人稱太空生存游戲《Adr1ft》明顯不成功——雖然它可以說是早期VR游戲中美術水平頂尖的。它的第一人稱設計很容易讓玩家暈眩,而且游戲機制僅僅是找路和找氧氣,十分單調。這樣的游戲的出現也為VR游戲的發展貢獻了反面教材,第一人稱探索類的游戲在VR上可能并不合適。(以下為《Adr1ft》預告片)

    http://v.qq.com/page/x/o/u/w01931ldtcm.html    

    而第三人稱平臺動作游戲《Lucky’s Tale》則是本屆GDC的VR游戲最大驚喜——這是唯一一個我感覺可以玩幾個小時而不是幾十分鐘就要摘下頭盔的游戲。也可以說,這個游戲也是歐美傳統主機游戲中最傳統的類型(第三人稱動作)在VR上的新的實現,而現實證明了這個類型在VR上仍然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同時,VR本身也給這個類型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想象和可能性——這可能只有開發者和核心玩家才能感受得到,但是我相信它將會成為一個標桿,很快這種類型的VR游戲將會出現一大批了。

    http://v.qq.com/page/x/o/u/a0178yx7xhx.html   

    (Lucky’s Tale預告片)

    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些內容都反映了游戲開發者都在努力地嘗試在現有的已經比較成型的VR技術框架下去做出好的游戲內容和好的體驗,試驗各種各樣的手法和路徑。有些路徑最終或許被證明為不成功,有些路徑將是未來VR游戲的新方向,不過這些都實實在在地推進了VR消費產業的向前進步——畢竟,消費者的終極需求還是更好的內容和體驗,而不是技術本身;為了發燒買手機的消費者畢竟還是極少數。

    而反觀國內,差距就非常明顯了——國內幾乎所有的VR公司還在為一些基礎的技術過關而奮力掙扎。我們看VR產品的發布會,大家仍然是在強調自己的延遲低于20ms、刷新率達到75Hz、分辨率比肩Oculus或者更高,使用OLED屏幕,或者一體機使用了OOXX芯片,等等等等。是不是感覺跟國產手機發布會有點像?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VR廠商就算最好的那批也還在及格線上下。甚至還有VR廠商開發VR里的FPS游戲,全然不清楚在國外開發者中早已經確定了的準則:不要做使用搖桿移動的第一人稱游戲。至于內容的開發甚至是關于VR游戲的開發技術和藝術的探索,那就是強人所難了。

    | 國內的商用VR開發商面臨兩重考驗

    這是另一個國內目前炒得比較火熱的話題——VR主題公園和商用VR解決方案。在GDC上,幾乎很難見到關于商用虛擬現實解決方案的討論,除了諾亦騰和OptiTrack兩家傳統的動捕廠商帶來了商用虛擬現實解決方案之外,大家還都是集中注意力在家用VR上。

    這也昭示了中國和歐美游戲產業的區別。

    歐美游戲產業有深厚的主機游戲基礎,強調體驗、強調畫面的主機游戲的開發經驗可以很容易地轉向VR游戲領域,歐美玩家群體也有為游戲和游戲硬件付費的好習慣,這是一個每年上千億美元的大市場。而中國游戲產業則完全沒有這個基礎——實話實說,想要讓習慣于開發體驗簡單、主要研究數值體系和如何誘導用戶付費的移動游戲開發組去開發VR游戲和體驗,這是非常困難的轉型。同樣,讓習慣于小額付費,花錢主要的目的是比別人強的中國主流玩家去花幾千塊錢買設備,同樣也是十分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讓用戶花幾十塊錢去體驗一下VR則是一個合理的商業路徑——這大概是為什么國內的公司開始蜂擁而上開發虛擬現實商用方案的原因。

    從技術層面上講,目前的技術也決定了最好的虛擬現實體驗只能發生線下體驗館中——達成身體沉浸的全身動捕系統、大場地、高精度跟蹤與實體的交互,這些設備都不是消費級產品。這個狀態事實上與80年代的街機十分類似——當時的電腦十分昂貴,只有街機上大眾才能玩到畫面最好的游戲。

    但是也不得不看到,國內內容開發的基礎薄弱也同樣存在于商用虛擬現實解決方案之中,原因和主機游戲完全相同,國內的商用虛擬現實開發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危險。

    事實上,國內的商用虛擬現實開發商面對的就是兩重考驗:

    第一,最基本的體驗達標問題:跟蹤精度,延遲,畫面表現,系統舒適度,可靠性,成本;

    第二,在體驗達標之后是否能推出有質量的內容。

    國內的商用虛擬現實開發商有很多必然會在第一重考驗就被淘汰掉,對于體驗達標之后的開發商。第二重考驗的難度恐怕并不比第一重低,在某種意義上,更加困難。

    經濟寒冬的今天,資本的力量將國內虛擬現實這個行業燒得火熱,但是當大潮退去,誰穿沒穿褲子就一目了然了。站在了風口上固然豬都能上天,但是風暴過去,能飛的仍然是天鵝。

    在GDC之后,Oculus Rift和HTC Vive已經發貨,歐美的消費者們也都開始體驗第一波的虛擬現實內容;然后,他們會給出反饋,開發者也會開始迭代,去生產出更好的內容出來。而國內這個過程并沒有真正開始——何時能真正開始,現在我們還不清楚。國內的虛擬現實產業離GDC所揭示的美國VR產業的狀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閱讀延展



    最新快報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av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 |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少妇伦理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色欲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变态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日本一道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一区二区| 亲子乱AV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