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登陸《南都》背后,是國際手機品牌的雙雄對決專欄
金秋來臨,國內的手機市場也開始進入了下半年的廝殺階段。
9月7日,iPhone 7,如“7” 而至,據蘋果秋季發布會的邀請函顯示,蘋果確定將在 9 月 7 日上午 10 點(北京時間 9 月 8 日凌晨一點)舉行蘋果手機新一代產品的發布會。
而就在前一天的9月6日,Moto的手機新品則在北京對外發布。同樣都是國際手機品牌,近期,蘋果和Moto兩方都率先公布的發布會海報,可謂爭鋒相對,這無疑向外界透露出一個信號:兩者將形成一場擂臺賽。
特別是就在今天9月1日,Moto Z在《南方都市報》(簡稱南都)刊發了整版的廣告,Moto在南都發聲無疑于是吹響了進攻的號角。在這一營銷舉措的背后,也頗有端倪,值得解讀。
1、國際手機品牌的雙雄對決
現實中,中國的智能手機格局一直在發生著改變。從最初的“中華酷聯”到兩年前的小米華為再到今年的OPPO、vivo的崛起,可謂各領風騷幾年而已。同樣,在中國市場上的國際手機玩家,也從昔日霸主諾基亞的積重難返以致破產而到了蘋果用iPhone獲得了大部分行業利潤,到今年上半年的三星、蘋果、Moto呈現三國殺的態勢。
然而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手機廠商爭奪戰之后,三大國際品牌之一的三星在今年8月初率先出手,發布本年度旗艦機GALAXYNote 7。客觀的說,這次新品雖然三星一如既往的高調,但整體還是功能上的小修補,整體反響平平。所以,接下來最大的國際手機廠商在中國的比拼看點就屬蘋果和Moto的雙雄對決了。
而要真正對決,無疑產品比拼最關鍵。于是乎,就有了Moto今天在南都的整版廣告,為即將到來的9月6日的新品發布搖旗吶喊。
在廣告中,Moto Z的關鍵詞是“定義未來手機”,其主打賣點則是模塊化。所謂的模塊化手機,是指其本身的手機產品很薄,然后通過手機背面的16個金屬觸點來附加各種特定功能的模塊,如電池、投影儀、揚聲器等,以此實現智能手機的“私人定制”。可以說,模塊化解決了手機領域輕薄和功能豐富的矛盾,是未來手機的發展方向。
而且,現實中,除了產品上創新,推出音樂模塊、投影模塊、電源模塊等,Moto還通過扶持開發者來進一步保證模塊化的發展。具體而言,Moto推出了Moto Mods模塊創新開放平臺,將模塊化概念落地。企業及個人開發者可以任意開發全新的Moto Mods模塊,未來可與開發者一起打造更多的模塊。最終構建一個物聯網的大生態系統,帶來一系列定制化的新商機。
為此,業內人士都對Moto Z的模塊化充滿期待,也被認為是Moto與蘋果對決的殺手锏。
2、MotoVS蘋果,誰的勝算更大?
縱觀手機發展史,手機行業競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框架內的微型創新,一種是顛覆性的大創新。本質上,蘋果和Moto都是通過顛覆性的創新打破行業的框架創新的代表。1998年,Moto定義了最小手機V998,2004年又定義了最薄手機V3,這一次再度王者歸來,欲以模塊化定義未來手機。
可以說,Moto從定義手機這個概念開始,在行業中無數次定義新的手機創新變革,引領整合行業的發展。同樣,蘋果也是定義了如今的智能大屏手機,引領了一個時代。
毫無疑問,接下來馬上到來的兩大實力派的國際手機廠商的新一輪對決注定很有看頭。在筆者看來,在這場和蘋果的競爭中,Moto有很大勝算。
為什么做出如此判斷?
任何人都難以否認,蘋果確實是一家絕對牛掰的手機廠商。但成功只屬于過去,自喬布斯之后,蘋果在手機創新上乏善可陳。特別是其產品在輕薄上是一個盲點,沒能在輕薄和功能豐富、材質安全性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當年的iPhone 6的“折彎門”就是最典型的佐證。也就是說,輕薄是蘋果手機的軟肋。而這恰是Moto Z的強項。
模塊化很有可能是智能手機下一個比拼的關鍵改革節點。通過模塊化,Moto Z解決了輕薄和功能豐富之間難以平衡的矛盾。MotoZ厚度5.19mm,重量為137g,遠超過蘋果iPhone 6,是世界上最輕薄的手機,就是最好的明證。
總體看來,Moto這一次又是一種顛覆性的大創新,其是立足長遠,以模塊化成為未來手機的規則制定者。這將讓Moto的未來很可期。
打個比方,如果兩個人或者多人同時去競爭同一個手機領域的未來,誰能制定這個過程中的規則,誰就能獲勝。而且,一旦一個領域的規則被證明了具有生命力,就會擋也擋不住,迅速蔓延普及。
從這點來看,Moto Z的模塊化或成為手機行業的新風,并引發別的玩家跟進。若果真如此,整個手機領域將是一番新景象。
而且,模塊化手機絕不局限于手機領域。汽車、冰箱、電視等等各種設備都可能是你手機的模塊,模塊化手機有機會成為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的中心。想象空間隨之被打開。
總之,眼下到了2016年手機市場角逐的關鍵時刻,Moto有望打出一片新天地,我們也期望這位昔日的手機王者早日歸來,從而讓手機市場更加精彩,乃至隨著模塊化的日益完善,在更大范圍內的萬物互聯的世界中更加絢麗。只有這樣,才是用戶之幸,行業之幸。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