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家上線存管平臺暴雷 銀行要背鍋嗎?金融
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的推進,網貸平臺步入加速規范期。與此同時,不合規的平臺也出現“爆雷”小高 潮。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9月以來,已有十數家上線銀行存管的P2P平臺因逾期兌付問題或經營不善而停業。一直被平臺拿來替自己背書的銀行存管已難成為“靠山”。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存管目前已經是平臺合規的硬性指標,平臺不能利用存管行作為宣傳噱頭。同時,即使上線了銀行存管,平臺自身經營不善、風險控制出現漏洞等原因依然會使其被淘汰出局。
網貸平臺9月頻繁踩雷
9月以來,互金平臺問題頻出,數十家已經完成銀行存管的平臺接連踩雷,三分貸、酷盈網、普天金安等接連爆發兌付危機,一些平臺甚至在上線存管后的幾天內就公告停業。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僅9月11日,就有三家平臺公告出現問題。其中,普天金安發布逾期標的還款說明稱,由于平臺部分標的逾期,未能及時還款,鑒于平臺系統以及借款標的出現了逾期等狀況嚴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公司將先行墊付部分投資標的欠款。這家平臺于今年6月與恒豐銀行簽署協議,上線銀行存管。
同日,網行金融爆出因逾期兌付被投資者投訴,但該平臺并未就此事作出公開回應。而就在9月5日,網行金融剛剛宣布與廣東華興銀行正式完成銀行存管。
9月3日在華興銀行上線銀行存管的三分貸也于9月11日公告稱,平臺將轉型實業暫停P2P業務,即日起停止充值、發標、匯款及提現等操作,并積極協商匯款、賠償方案。
除上述停業及問題平臺外,第一財經記者還發現,與徽商銀行合作進行資金存管的拉拉財富,在包商銀行存管的好會理財,紛紛于9月公告因逾期兌付問題,暫停P2P業務,與華興銀行簽約存管的華銀金服更于9月12日被警方查封,平臺也已宣布清盤。
存管銀行是否應背鍋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上述發生爆雷的平臺,多數是在華興銀行進行銀行存管,平臺爆雷是否與存管銀行有關?存管銀行該不該背鍋?
2017年2月22日由銀監會發布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指出,平臺除必要的披露和監管要求外,不得用存管人做營銷宣傳。商業銀行擔任網絡借貸資金存管人,不應被視為對網絡借貸交易以及其他相關行為提供保證或其他形式的擔保。存管行不對網貸資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證或承諾,不承擔資金管理運用風險。
新聯在線COO陳智誠也對記者表示,目前銀行存管已經成為平臺合規的標配,這些平臺爆雷與存管是否上線并沒有直接關聯,而是由于平臺經營不善、風險控制出現漏洞等自身原因而造成。
事實上,銀行參與資金存管業務是存在很大顧慮的,因為平臺爆雷會造成銀行信譽受損的風險。“雖然歷次監管辦法、銀行存管業務指引都一再強調,銀行不承擔平臺運營和項目風險,但在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以來,從對行業的觀察看,國內目前的投資人教育環境,特別是平臺出事以后投資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都讓銀行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和風險,從而導致銀行選擇平臺時以風險為第一考量點。”陳智誠告訴記者。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存管系統對銀行的要求其實非常高,實力強大的存管系統可以從資金的流向上判斷標的項目是不是出現問題,并對平臺方展開監控。但是一些并不具備相關實力的銀行存管系統,往往只是開個賬號就“甩手”。
空中金融CEO賴效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理論上來講,由銀行作為存管方,安全系數是相對較高的,但銀行存管的上線并不代表存管銀行對P2P網貸平臺的所有標的100%負責。銀行只負責項目資金從出借人賬戶直接打入借款人賬戶,這樣可以極大程度上避免平臺自融和設立資金池,但是對于標的質量,銀行并不做任何審核。
“某些銀行甚至連銀行卡認證綁定和資金劃撥這么重要的核心環節都外包給第三方,這樣的銀行存管完全就是‘為了存管而存管’,平臺借此當噱頭,銀行借此提業績。盡管從法律上來講,對于存管平臺爆雷的出現,銀行可以不負任何責任,但是從實際出發,如果某銀行的存管平臺出現連續爆雷,那么這家銀行就應該出來說明問題。”賴效綱表示。
平臺爆雷或將進入高發期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向300多家會員單位下發關于《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規范》征求意見稿和《互聯網金融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規范》征求意見稿。
此前,銀監會先后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陳智誠表示,隨著監管政策的相繼出臺及落地,P2P網貸行業進入史上最嚴的政策應用期,各地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對平臺的密集式檢查、整改、“雙降”(平臺數量和貸款余額要實現下降)要求,使平臺的歷史問題充分暴露,一些經營能力較弱、風控實力較差或資產無法轉型的,很可能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逐漸暴露問題,乃至出現經營危機。
“平臺爆雷事件或將進入新的高發期,但這與行業過往所指的‘監管雷’不同,嚴監管只是使平臺問題更充分暴露,而非直接引發爆雷,其根本原因還是平臺自身經營或資產不符合監管要求。”陳智誠稱。
【來源:第一財經】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