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伙聯合炮制良好網貸記錄,全國超1000人被騙新金融
看似普通的借貸糾紛,報警人卻說被詐騙。這究竟是為何?
警方抽絲剝繭挖出詐騙集團,抓獲嫌疑人35名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月26日訊 放貸人在某網絡借貸P2P平臺(注冊領紅包)上向信用良好的借款(享低息貸款)人放貸,且放款前實地考察后放款。如此謹慎之下,為何借款人卻能卷款消失?
日前,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偵大隊偵破了一起專門利用互聯網金融P2P借貸平臺實施詐騙的案件,抓獲嫌疑人35名,初步查實該案件嫌疑人140余名,受害群眾遍布全國各地多達1000余人。
網絡放貸 血本無歸
2016年7月,溫州男子吳某在某借貸寶微信群里認識了張某。兩者互加好友后,張某因資金周轉問題向吳某提出借款的請求,并提供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及工作、收入證明等。
吳某發現張某在某網絡借貸P2P平臺上實名注冊認證顯示有大量的借款、放款記錄,均能及時支付本金及利息,信用度良好。吳某通過視頻認證,覺得張某可靠,便通過平臺借款給張某。后因張某借款金額逐漸增多,吳某便趕往張某所在地三明市對張某的情況實地考察。
警方抓獲嫌疑人
受到張某及其“表弟”熱情款待后,安心了許多的吳某又多次通過某網絡借貸P2P平臺借給張某16萬元,并約定收取利息的時間。就在吳某準備坐收高額利息時,張某卻突然消失了,吳某血本無歸。
“自己都親眼看到了,所以就放心借錢了。”吳某感慨:“我都這么小心了,居然還是上當了。”意識到自己被騙后,吳某再次來到三明,這才發現之前張某提供的住址電話及工作單位為虛假信息。次日,吳某在梅列區東新五路廈門銀行門口處遇見張某,并將其扭送至梅列公安分局,報警稱其被張某詐騙。
“普通的借貸糾紛,為何聲稱被詐騙?”梅列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辦案民警心生疑惑。
辦案民警留了個心眼,分析事件細節后發現疑點重重。通過對張某的詳細詢問,張某承認其通過實名注冊在某網絡借貸P2P平臺上向吳某借款。但張某對如何借款、借款金額、借款用途、約定利息、還款事宜等細節含糊其辭。
“難道張某只是一個‘傀儡’?”辦案民警大膽推測。在對張某的再次調查中證實,張某的借款行為并非本人操作,而是有一個專門團隊在實際操作。
經審查,張某交代了其將個人的身份信息、實名認證的電話卡、實名注冊的微信等信息材料交由他人在網絡進行借貸,并逃避還款的事實。
“有著嚴密的組織,各環節緊緊相扣,犯罪手法嫻熟,背后一定有個犯罪組織。”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判斷。隨后,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高度重視,抽調精干力量展開偵查工作。
名為借貸 實為詐騙
隨后,偵查民警梳理出借貸雙方的辦事流程,趕往北京調取借貸平臺的相關數據,在對海量數據進行梳理分析后,一個犯罪組織慢慢浮出水平。
民警判斷,該團伙為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以詐騙為目的的犯罪集團。“我們先后關聯出涉及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431起案件,其中41起發生在福建省。”民警介紹,他們發現該犯罪團伙涉案嫌疑人多達140余人,涉及案件遍布全國,受害群眾達1000余人,涉案金額高達1000余萬元。
民警調查發現,該系列詐騙案件單起案件受害者最多的達60余人,單起案件詐騙金額最高達50余萬元。受害者每次被詐騙幾百至幾萬元,有受害者被多次詐騙,總金額高達30余萬元。
警方研判案情
涉案范圍大、涉及人員多、涉案金額大,影響惡劣。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高度重視,制定周密的抓捕計劃。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揮下,通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抓獲嫌疑人35名,查證受害人300余名,查實被騙金額350余萬元。一個以邱某為首的犯罪集團被成功搗毀。
經審訊,邱某、李某等嫌疑人對在三明、福州、泉州及四川、浙江、廣東、湖南、廣西、甘肅、貴州等地組建犯罪集團“工作室”,物色“客戶”,通過包裝“客戶”利用某網絡借貸P2P平臺監管漏洞尋找放款人,待得手后拒不歸還借款的方式實施詐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來源:福建法治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