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科幻電影《明日邊緣》中,著名影星湯姆·克魯斯扮演了一位毫無戰斗經驗的公關經理威廉·凱奇,并不知何故陷入了《土撥鼠之日》風格的時間循環之中。他需要一次接一次地挑戰似乎不可戰勝的敵人,而通過日復一日的進攻,一開始無比絕望的凱奇正變得越發強大。
對于今天的士兵而言,你無法像電影那樣死去后能夠回到進攻沖鋒號吹響之時。另外,即便你經歷了無數的模擬演練和戰術簡報,它們都無法比擬真正置身于鐵與火的戰場之中。因為一切都無法預測,而對于無法預測的事情,練習起來可并不容易,尤其是因為你在戰爭中的一個失誤即意味著生與死的距離。
1. The Synthetic Training EnvironmentSynthetic Training Environment(人造訓練環境)
然而,美國陸軍構思了一個解決方案,而且它可以幫助增強軍事訓練的實施方式。他們將這個計劃稱為Synthetic Training Environment(STE;人造訓練環境),并旨在為士兵創建一個統一的訓練環境,允許他們在真正踏入戰場之前練習數十次,甚至數百次的戰斗場景模擬。
利用云計算和最新的虛擬現實技術,STE允許士兵通過VR頭顯或MR眼鏡傳送至任何國家或地區,而同行的還有自己的中隊。
軍事模擬軟件開發商Bohemia Interactive Simulations的首席商務官彼特·莫里森(Pete Morrison)表示:“作為美國陸軍STE合同的一部分,我們正在開發一個由云計算驅動的大型多人訓練模擬環境,并且利用了地球的通用地形。這將能幫助陸軍在虛擬地球的任何位置進行復雜的虛擬訓練。STE將利用云技術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提供訓練,從而確保為一系列不同的模擬系統提供通用且高保真的全地形表示。
盡管無法完全取代實戰,但STE旨在支持士兵在需要時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訓練。這意味著它可以部署于裝備精良的戰斗訓練中心,甚至是在外駐扎期間。它同時可以針對各種不同的訓練場景進行調整:不僅可以選擇不同的敵人,而且能夠模擬一系列的戰斗情景。通過在訓練期間實時采集數據點,軍隊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予以發現確認(并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2. 軍用VR的歷史
美國軍方對虛擬現實并不陌生。與人工智能一樣,美國國防部一直以來都是VR的重要贊助商,包括虛擬現實漫長且動蕩不安的破繭期間。
早在20世紀70年代,甚至先于計算機科學家杰倫·蘭尼爾(Jaron Lanier)正式命名“虛擬現實”之前,一位名叫托馬斯·弗內斯(Thomas Furness)的軍事工程師就設想了一種名為“Super Cockpit(超級駕駛艙)”的飛行員訓練工具。這個雄心勃勃的(且價格昂貴)飛行模擬器項目涉及一個真正的飛機駕駛艙,但它可以將計算機生成的3D地圖,紅外圖像和雷達圖像,以及各種航空電子數據投影至三維空間。它為實習飛行員提供了一種無需升空即可學習駕駛飛機的全新方式。
從那以后,軍隊的不同部門越來越多地試驗虛擬現實。但是,步兵訓練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事實證明,模擬駕駛飛機的體驗要相對容易。因為飛行模擬只涉及單一的天空環境,以及有限數量的敵軍或友軍。不過,步兵環境有所不同。
在日益城市化的環境中,今天的士兵不僅需要應對敵軍和友軍,同時需要處理平民,而后者帶來了復雜的動態變化。對于“大型多人”訓練而言,以及虛擬現實的技術要求,需要渲染的情景甚至會令《GTA Online》的開發商給頭疼不已。
3. 創建復雜的虛擬世界
這正是Bohemia Interactive Simulations發揮作用的時候,他們基于渲染引擎VBS Blue的訓練與模擬軟件可以幫助解決問題。莫里森繼續道:“對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令人興奮的是美國陸軍能夠將模擬場景中的智能實體數量大幅增加到數百萬。以前只有數千或數萬個實體,而且它們是進行了聚合以降低模擬大型軍隊的復雜性。”
使用獨特的AI層,所述的軟件同時允許數百萬個智能實體自行行動。這意味著沒有兩個訓練場景是完全一樣。另外,這款軟件可以與美國國防部現有的模擬系統進行對接,這意味著步兵能夠在共享虛擬世界中練習駕駛直升飛機。在準備一個數百名或數千名士兵必須在高壓環境下一起合作的場景時,這一點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最后,Bohemia Interactive Simulations系統中的模型可以輕松更新:支持訓練環境反映特定時刻的特定位置,不一定是軟件最初開發時的樣式。
莫里森指出:“情景通常在訓練結束后‘重置’,所以一個恒定的環境將允許士兵判斷戰術行為是如何對更廣泛的模擬人群產生戰略影響。通過利用云計算和一個通用全球地形,軟件允許戰區中的士兵提供駐扎地的地形信息,并允許后方的士兵在同一個虛擬環境中訓練,從而幫助后者為以后的駐兵進行準備。”
原文鏈接:https://yivian.com/news/59071.html
來源:映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