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出海
最近幾年,中國挖掘機出口量大增。
2012 年,年出口量只有 1.49 萬臺;2022 年,年出口量達到了 10.95 萬臺。
十年間,增長了近十倍。

中國歷年挖掘機出口量
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制圖:中商情報網
中國挖掘機,是如何成功出海的?
一是技術突破,問鼎一流。
30 年前,挖掘機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產品作為主導。
中國不僅拿不出可以媲美的產品,甚至在關鍵部件、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
就拿液壓元件來說,這是挖掘機械的核心零部件。
此前,液壓元件一度被德國、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家壟斷。
中國只能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后果是,中國想制造多少臺挖掘機,自己說了不算,而是由國外零部件企業控制。
從 2011 年開始,中國企業實現了液壓元件的國產化,并能開發出全球種類最全的挖掘機液壓元件,支撐中國挖掘機轟鳴向前。
中國挖掘機除了實現國產化,更重要的是在技術創新上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徐工研發生產的 700 噸液壓挖掘機,重 700 噸,長 23.5 米,高 9.44 米,寬 9.09 米,一鏟斗能挖起 60 噸的物料。

700 噸液壓挖掘機
這臺龐然大物,首次實現了我國在超大型液壓挖掘機領域關鍵技術的集中突破,因此被譽為 " 神州第一挖 "。
這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德日之后第四個能夠生產制造 700 噸級以上液壓挖掘機的國家。
目前,這款 " 神州第一挖 " 已經出口到了世界多個國家。
突破 " 卡脖子 " 技術,實現國產化替代,讓中國挖掘機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出口海外。
二是規模第一,型號齊全。
近兩年,我國挖掘機年產量都在 30 萬臺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規模足夠大,滿足國內需求后,才談得上出口。
經過多年的創新研發和技術沉淀,中國挖掘機不僅技術成熟穩定,而且產品型號基本實現了全覆蓋。
從微型、小型、中型、大型到超大型,應有盡有,可以滿足海外客戶的各種需求。

微型挖掘機
比如,歐美國家的很多家庭,在打理花園和農場時經常需要用到操作方便、小巧靈活的微型挖掘機。
緊盯這一需求,中國山東某挖掘機企業生產的機重 3.5 噸以下微型挖掘機,迅速打開銷路,2023 年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長超過 70%。
三是質量好,性價比有優勢。
規模化生產,能夠壓低成本,讓中國制造具備性價比優勢。
根據東吳證券發布的數據來看,三一重工的小挖價格在 25 萬左右,卡特和小松的價格在 30 萬左右,三一的中挖價格在 65 萬左右,而卡特和小松的價格都在 75 萬 -80 萬。
50 噸以上的大挖售價,中外差距能達到 80 萬以上。
特別是在非洲、拉美等市場,質量好、性價比高的中國挖掘機,更具競爭力。
四是全球布局,周到服務。
質量再好的挖掘機,也需要定期運維服務。
本地服務是否周到,成為中國挖掘機出海的關鍵。
比如,三一重工海外布局完善,在全球擁有近 200 家銷售分公司、2000 多個服務中心,美、歐、印等海外事業部本地化率超過 90%。
又比如,2023 年,中聯重科在沙特陸續交付了 40 余臺大噸位挖掘機。

中聯重科在沙特交付的挖掘機
中聯重科的挖掘機之所以能夠深受客戶肯定,除了早已在沙特重大項目中得到驗證外,還離不開中聯重科強大的本地服務。
目前,中聯重科已在沙特形成了 "1+3+4" 的網點布局,形成了對沙特主要市場的全覆蓋。
中國挖掘機暢銷海外,絕非偶然。
挖掘機行業是一個強周期行業,受地產、基建影響較大。
當前的國內市場,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

挖掘機周期
特別是國產挖掘機的市場占有率維持在 60% 以上,基本上到頂了。
所以,現在的中國挖掘機企業,都在全力拓展海外業務。
從市場規模上看,海外挖掘機市場規模是中國是常規的 3 倍。

全球挖掘機市場規模
近年來,歐美及東南亞地區不斷加大基建投資和礦產開發力度,也給中國挖掘機帶來了市場機遇。
但要看到,中國挖掘機出海,是客場作戰,將面臨卡特彼勒、小松等國際巨頭的直接競爭。
想在海外站住腳,除了做好產品和服務,還要掌握核心專利和標準制定。
中國挖掘機,勇敢出海吧。
來源:正解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