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轉迎戰愛回收,閑魚遇上小紅書。
轉轉,終于徹底告別了 C2C(個人對個人交易)模式。
9 月 22 日,轉轉集團發布公告稱,將全力聚焦 " 官方驗 ",逐步關停自由市場。未來用戶可以通過 " 寄賣 " 售賣,在 " 官方驗 " 上購買。這意味著,轉轉將從 C2C 模式徹底轉向為 C2B2C(個人 - 中間商 - 個人),不再與閑魚在同一戰場廝殺。
在二手市場的賽道上,C2C 模式始終是讓玩家們又愛又恨的存在。它能快速聚攏流量,卻難破盈利與信任的雙重困局。如今,閑魚與轉轉這對代表性玩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閑魚仍選擇獨守 C2C,只不過,近些年它憑借著 " 賽博黑市 " 般的多元生態持續拓寬邊界,從上門喂養到 Cos 委托等服務,跳出了只賣閑置的固有認知。
而轉轉的退出,也讓二手市場的競爭格局悄然生變。閑魚要應對來自小紅書等社區平臺的跨界挑戰;全力押注重模式的轉轉,則正式與背靠京東的愛回收,站在了同一條賽道上。
回望 2015 年前后,閑魚從阿里生態中孵化、轉轉在資本推動下誕生,外界一度期待著 " 閑置經濟 " 能跑出萬億級巨頭。然而十年輾轉,這個曾被看好的賽道并未跑出絕對的 " 一哥 ",反而走向分化,各自的對手都已換了新面孔,新一輪競爭重新開啟。
1 轉轉離開與閑魚的戰場
放棄 C2C 這項起家業務,對轉轉而言并非臨時起意,而是一場橫跨十年的漫長轉型。
故事始于 2015 年。由 58 同城聯合騰訊孵化成立的轉轉,從誕生之初便踩著 C2C 的風口,喊出 " 更專業的二手交易平臺 " 口號正面競逐閑魚。那時的轉轉對 " 專業 " 的理解帶著理想主義:驗機服務僅象征性收取 1 元,試圖以低門檻建立信任,卻忽略了商業上的可持續性:盈利方式單一,難以覆蓋運營成本。
真正意識到 C2C 業務的局限性是在 2019 年。創始人黃煒后來回憶,那是轉轉最痛苦的時刻:賬上資金僅夠發放六個月工資,歷經四年創業,平臺幾乎走到 " 要黃了 " 的絕境。而這源于一開始以 C2C 模式對標閑魚,卻忽略了成本。尤其是在 2018 年砸下重金豪賭世界杯廣告,卻并未換來相應回報。
圖源 / 轉轉 APP 微博
次年,轉轉便啟動 " 戰略性撤退 ":推出 " 官方驗 " 服務,從 " 大而全 " 的多品類擴張轉向聚焦二手手機賽道,同時合并 B2C 交易平臺找靚機。這一步,標志著轉轉正式從 C2C 向 C2B2C 模式轉身。
此后的轉轉,一邊繼續轉型,一邊變得越來越 " 重 ":設立標準化質檢中心,加碼線下實體店;宣傳語從 " 買賣二手手機上轉轉 " 升級為 " 二手拯救世界 ",試圖打造綜合型二手電商平臺;2024 年,更是通過收購紅布林切入奢侈品賽道,進一步拓寬品類邊界。
直至 2025 年,轉轉最終全面關停 C2C 業務,徹底告別起家之路。事實上,C2C 對轉轉的重要性逐年下降,目前僅占交易總額的 3%,這更像是一場順勢而為的 " 斷舍離 "。
另一邊,在 C2C 賽道占據主導地位的閑魚,雖以個人交易為核心,但也在不斷試水新方向。例如在 2019 年上線 " 閑魚優品 " 引入 B 端商家,試水 B2C 業務;2021 年推出 " 驗貨寶 " 服務,此后又上線 " 急速回收 "(C2B),試圖在輕模式基礎上補全鏈路。
不過,從用戶反饋來看,不論是驗貨寶還是急速回收,都未能完全取得用戶信任。有賣家稱,多次遇到 " 到手刀 ",驗貨寶挑瑕疵壓價,否則就要自行承擔郵費寄回和驗貨寶費用。而對買方來說,確認驗貨寶后無法退回商品,相當于將判斷權全權交由平臺,由此滋生的投訴更是不少??梢钥闯觯I賣雙方對彼此及平臺均有顧慮。
轉轉徹底退出 C2C 后,閑魚面臨的競爭壓力并未減少。近日,同樣定位為 " 社區 " 的小紅書開啟內測 C2C 的 " 快捷售賣 " 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發布筆記或私聊發送商品卡片進行交易。
即便 " 主場 " 正在被更多對手盯上,但閑魚仍然具備社區優勢:它已經突破 " 二手交易 " 的工具屬性,從機票代退、上門遛狗等生活服務,到餐廳排隊、京腔教學等個性化需求,甚至西安掰饃指導、云南菌菇檢驗這類地方特色服務,都能在平臺找到匹配。" 人類對閑魚的開發不足 1%" 的調侃,恰恰印證了其生態的獨特性。
和這兩位 C2C 起家的玩家相比,愛回收的路徑從一開始就更 " 重 "。
2011 年成立之初,它就錨定 C2B 回收賽道,2015 年京東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局,通過 " 以舊換新 " 場景為其輸送穩定客源與貨源。此后,愛回收推出 B2B 分銷平臺 " 拍機堂 ",2019 年又與京東旗下 B2C 平臺 " 拍拍 " 合并,最終業務打通 "C2B(回收)+B2B(分銷)+B2C(零售)" 的全鏈路。
2021 年,其母公司 " 萬物新生 " 登陸紐交所,市值一度超過 40 億美元。然而,由于重模式成本投入高、同賽道對手競爭大、外部政策收緊等,如今市值僅剩 8.33 億美元。2025 年第二季度,它才實現上市以來真正意義上首次季度盈利,可見這門生意也不好做。
至此,二手市場賽道的分化已愈發清晰,定位 " 社區 " 的閑魚仍會在 C2C 賽道上深耕,同時面臨小紅書等新玩家的挑戰;轉轉徹底轉身 C2B2C,重投入線下及質檢體系;愛回收依靠京東的流量和場景優勢,供應鏈能力強,形成運營閉環。接下來,完成 C2C 切割的轉轉,和愛回收或將開啟下一輪較量。
2 C2C 是引流器,但不是一門好生意
C2C 模式不缺玩家,閑魚堅守、小紅書入局。轉轉為何逃離?歸根結底在于,該模式是個天然引流器,但并不是一門好生意。

C2C 的核心是 " 個人對個人的自由交易 ",無需平臺深度介入質檢、定價與履約,門檻極低,也因此具備天然的流量吸引力。以閑魚為例,截至今年 3 月,其注冊用戶破 6 億,月活突破 2 億大關,在二手交易平臺中月活排名第一。平臺上甚至衍生出遛狗、技能交換等非交易場景,本質上正來自 C2C 模式的開放性,這也能為后續拓展 B 端業務、增值服務提供基礎流量。
但流量對二手平臺而言,從來都是把雙刃劍。C2C 的 " 非標 " 與 " 分散 " 特性,容易產生交易糾紛,甚至黑灰產,加大了平臺監管難度。例如,普遍的卡券代沖服務,可能涉嫌盜刷信用卡套現,而大多數用戶并不具備分辨能力。
更大的挑戰是商業化。為了維持用戶體驗,C2C 平臺常常陷入抽傭不敢收、廣告不敢多的境地。
即使流量龐大的閑魚也一直困于盈利。2023 年之前,它對買賣雙方都未收取交易傭金,主要靠廣告收入和增值服務。直到 2023 年 6 月,閑魚才開始對高頻且高額交易的賣家收取軟件服務費,針對當月超出收費門檻的成交訂單,以每一筆訂單實際成交額為基數收取 1%;次年 9 月,閑魚正式向全體賣家收取 0.6% 的基礎軟件服務費,單筆最多收取 60 元。
收費一出,爭議隨之而來。部分用戶認為平臺收費合理,但也有賣家直言 " 生意更難做了 ",明確表明 " 不包手續費 "。一位從事玩偶代購的魚小鋪商家對「定焦 One」稱,雖然她的小本生意手續費并不高,但代購本就靠走量賺取微薄利潤," 溢價高的玩偶還能包手續費,但常規款利潤太低,只能讓買家自己承擔。"
這讓平臺陷入兩難:若靠收取交易手續費,會推高用戶成本、流失流量;若靠售賣驗機、推廣等增值服務,又面臨 " 用戶付費意愿低 " 的難題。最直觀的例子是,閑魚在宣布全面收取手續費后,遭到小紅書 " 偷家 ",趁機吸引部分賣家轉場。不少用戶為了規避手續費,甚至開始脫離平臺直款交易,大大提高了交易風險。
相比之下,C2B2C 模式更具商業閉環邏輯。平臺通過 " 回收 - 質檢 - 轉售 " 掌握定價權,核心是 " 低買高賣 ",以 " 賺差價 " 實現可控利潤。
當然,這一模式也常被質疑 " 差價過高 "。有用戶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的蘋果耳機在無損、無瑕疵、正常使用痕跡下,轉轉回收價格是 900 元,而同平臺同款式的二手商品,售價為 1800 元,直接翻了一倍。不過,這也側面印證了該模式的利潤空間。
轉轉的轉型就是典型案例。自 2020 年轉向 C2B2C 后,月活用戶雖然從 2019 年底的 3500 萬直接腰斬至 1507.5 萬,但這場 " 斷臂求生 " 換來了盈利。2024 年有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已經連續 24 個月盈利,而且盈利狀況 " 比愛回收還要好一些 "。
而愛回收的 " 重資產 " 投入也迎來回報,其母公司萬物新生在 2025 年 Q2 營收創下新高,達到 49.9 億元,同比增長 32.2%;全平臺二手商品交易量 1030 萬單,同比增長 22.6%。其中 1P 自營業務(核心為 C2B2C 模式)營收 45.6 億元,占比超九成。
事實證明,C2C 能帶來流量,卻撐不起利潤。閑魚之所以能堅守,是因為背靠阿里生態,盈利壓力相對寬松;而對于轉轉、愛回收這類更加市場化的公司而言,更可控、更能閉環的 C2B2C 模式,或許才是更優選。
3 萬億藍海,為什么沒有跑出 " 一哥 "?
即便二手市場被視作 " 萬億藍海 ",但真正扎進這個行業才會發現," 做起來 " 遠比 " 看起來 " 難得多。
電子商務中心發布的《2024 年度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4 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 6450.2 億元,同比增長 17.56%;用戶規模為 6.6 億人,同比增長 13.79%。
它將二手電商按規模劃分為四個梯隊。第一梯隊為上市公司萬物新生(愛回收);第二梯隊為閑魚、轉轉,估值超過 200 億元;第三梯隊包括享物說、回收寶、紅布林、胖虎;第四梯隊為找靚機、只二、孔夫子舊書網等,估值多在 20 億元以下。
圖源 / 網經社
雖然玩家眾多,但行業普遍認為,尚未能跑出真正的 " 一哥 "。艾媒咨詢 CEO 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定焦 One」表示,當前二手行業最大的增長瓶頸,一個是商品的標準化問題,另外一個是信任問題。這兩個問題相互掣肘,困住了行業發展。
比如同樣一款二手手機,因使用時長、磕碰程度、電池損耗不同,價格差異能達到數千元;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二手包,也會因五金氧化程度、皮質磨損情況的細微差別,造成價格懸殊。行業至今仍然沒有統一的質檢標準,也缺乏權威的分級體系,更多依賴平臺的自發探索。
例如,轉轉開設 " 官方驗 " 組建質檢團隊,試圖建立標準化檢測流程,但執行效果在初期存在爭議。2023 年,有博主稱同一部手機在間隔不到半小時內再通過轉轉回收時,轉轉出具的質檢報告從 " 無問題 " 到查出 " 多種瑕疵 "。甚至不同消費者也有各自的評判標準,有人在乎保養程度、有人更看重年份區別,標準難以量化。
標準化難題的根源在于信任缺失。買家擔心 " 貨不對板 "" 買貴了 ",賣家則怕 " 惡意壓價 "" 買真退假 "。
這種天然的不信任,在 C2C 模式下被進一步放大。尤其是,當 C2C 平臺開始引入商家后,廣告貼大量入侵,更讓用戶產生 " 社區被異化 " 的反感。如何在自然流量和商業變現中找平衡,是閑魚、小紅書等社區類平臺長期面臨的難題。
根據 " 電訴寶 "2024 年受理的數據,二手電商領域投訴量排名前八的平臺依次為:閑魚、轉轉、拍機堂、紅布林、愛回收、找靚機、孔夫子舊書網、95 分球鞋交易平臺。投訴主要集中在商品質量、退款問題、網絡欺詐、貨不對板、網絡售假五大問題。
不過,對于信任危機,二手平臺們已經給出 " 解題 " 方向:用線下門店彌補線上的信任空白。
截至 2025 年 Q2,愛回收線下門店達到 2092 家,規模在行業中領先;轉轉線下品牌門店數量已突破 1000 家,并于今年 6 月在北京開出 3000 平米的多品類循環倉店 " 超級轉轉 ";連堅守 C2C 的閑魚也從去年開始布局線下,閑魚總裁丁健表示,未來五年計劃將線下店拓展至全國 100 個城市。
但這也意味著成本的拉升。張毅指出,線下門店能提供現場交易、增強信任,確實增強了用戶信任,也優化了供應鏈效率,但同時會為平臺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
愛回收創始人曾披露,一家簡易門店的一次性硬件投入為 7 萬元,一個門店每月運營成本 3 萬元。按照目前愛回收門店數量計算,在不考慮其他成本基礎上,光是運營成本每月就超過 6000 萬。
押注線下,讓閑魚、轉轉、愛回收在信任上找到破局的希望,也讓二手市場進入 " 重投入時代 "。如何將信任轉化為可持續盈利,找到投入與收益的平衡點,仍是平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來源: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