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當天,上海靜安區曹家渡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晨間護理現場安靜而有序。護理員輕觸面板,智能護理床平穩抬升,幫助失能老人坐起;走廊里,老人借助助行器緩步前行,遇緩坡時設備自動增強動力,助其順利通行。這樣的智能化場景正在全國養老機構中普及。隨著智慧養老設備市場快速發展,護理機器人、熱成像跌倒檢測設備,智能穿戴監測設備等產品不斷升級,其中微型驅動系統作為核心部件,成為養老服務體系升級的關鍵支撐。
養老服務產業的變革,源于人口結構與消費需求的雙重驅動。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突破3.2億,其中失能半失能群體約4800萬,而養老護理員缺口超千萬。傳統“人力密集型”照護模式難以為繼,行業加速向“技術輔助型”轉型。轉型浪潮推動下,智慧養老市場快速擴張,卻也暴露了技術短板。
《2025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顯示,我國銀發經濟總體規模將達9.8萬億元,智慧養老板塊年復合增長率達35.1%。但高增速背后存在著明顯的供需錯位——調研顯示,多數機構反映智能設備“操作復雜、適配性差”,不少老人因“設備動力不穩、動作生硬”而拒絕使用,因此,養老設備既要求“低速高精度”的平穩運行,又要滿足“安全容錯”的剛性需求。
針對這一痛點,政策層面已形成“需求引導+技術扶持”的雙輪驅動。2025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聯合印發《關于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在2025年至2027年間,分階段實施一批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攻關和應用試點項目,旨在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服務能力。政策的落地實施,正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合作,共同破解養老設備中的技術難題。以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威機電)為例,作為深耕微型驅動系統二十余年的本土企業,兆威機電依托“電機 + 電控 + 傳動”一體化研發優勢,將多項自研產品融入智慧養老生態,涵蓋居家生活、出行輔助、康復訓練等多個細分領域,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且更具溫度的解決方案。
在智能家居方面,兆威機電推出定制化家具和家電微型驅系統方案,可廣泛應用于智能門窗、自動窗簾、智能廚電、智能坐便器、升降床、衛浴設備等家居設備。通過微型驅動系統實現自動化與便捷化操控,為老年人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環境,讓科技更貼近生活。在出行輔助方面,兆威機電研發的智能輪椅微型驅動系統,具備動力強勁、操控精準、續航持久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各智能輪椅廠家產品落地去 適應多種路況,并支持一鍵調速、智能避障、成為老年人的“智能伙伴”。
當“敬老傳統”遇上“技術革命”,銀發經濟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競爭。微型驅動技術不僅解決了設備安全適配難題,更從多維度賦能銀發經濟:推動老年消費從“生存型”向“品質型”升級;帶動上游精密制造、中游設備集成、下游服務運營的全鏈條協同;成為核心技術國產化在民生領域的重要實踐。
業界專家指出,未來銀發經濟的競爭本質是核心技術競爭。微型驅動這樣的基礎部件突破,將重構養老產業價值鏈。這些嵌入養老場景的創新,正悄然推動著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享”的跨越——不僅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更讓養老產業成為拉動就業、促進消費、激發創新的重要經濟板塊,為中國經濟注入持久的“銀發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