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創新:國資獨苗的戰略平臺價值
作為平潭唯一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其戰略地位無可替代。自 2019 年轉型國資控股后,公司已成為平潭落實兩岸融合戰略的核心載體,實際控制人為平潭投資促進局,控股比例達 16%。在業務布局上,公司精準契合平潭發展方向:
數字經濟先鋒:擁有智慧城市“11 甲” 資質,參建上千個項目,深度參與平潭兩岸融合智算中心建設(已達 2300P 算力規模),該中心將成為全省算力網絡重要支點;
醫療與創投協同:旗下平潭互聯網醫院持有執業許可,同時通過參股蜂助手(11.04% 股權)布局智慧云算,形成 “數字基建 + 醫療 + 創投” 的多元生態;
業績拐點顯現:2025 年三季報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 66.87%,機構資金連續凈買入。
市場表現強勢:短期股價呈現爆發式增長,交易所2025年10月31日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海峽創新因成為日換手率達到30%的前5只證券、日漲幅達到15%的前5只證券上榜。海峽創新當日收報10.25元,漲跌幅20.02%,偏離值42.56%,換手率42.56%,成交額26.86億。彰顯資本市場對其政策紅利承接能力的強烈預期。
平潭發展:產業升級的實干派
平潭發展則以實業為基,持續拓展新增長曲線:
林產主業筑基:經營近90 萬畝林區,年產能超50萬立方米板材,黑胡桃木進口量居全國前列,2025 年三季報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8.39%,資產負債率降至41.28%;
政策紅利承接:與中國中免合作開展離島免稅業務,借力免稅新政拓展消費場景;斥資5.33 億元切入光伏電站領域,契合平潭綠色能源發展規劃;
市場反應強烈:10月31日以7.08元漲停收盤,主力資金凈流入1.09億元,成交額達 33.43 億元,彰顯資本市場信心。
機遇共振:政策落地與業務擴張的雙重催化
封關運作打開想象空間:平潭作為全國第三個實施特殊監管模式的區域,封關后將實現貨物、資金、數據跨境自由流動。海峽創新的算力樞紐與跨境數據服務業務,平潭發展的木材進口與免稅貿易均將直接受益;
產業政策精準滴灌:平潭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等新質生產力,2021-2024 年數字經濟企業新增 4038 家,海峽創新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需求將持續釋放;而國際旅游島建設(2024 年外國游客激增 5.1 倍)為平潭發展的文旅地產布局提供支撐;
兩岸融合深化紅利:平潭已建立覆蓋臺胞就業、就醫、居住的全鏈條服務體系,海峽創新的智慧醫療可對接中國臺灣康養資源,平潭發展的農資貿易能拓展中國臺灣農業合作,形成獨特的“對臺業務壁壘”。
二級市場:資金用腳投票,長期價值凸顯
兩家公司近期的股價異動絕非偶然:海峽創新近三日機構凈買入疊加20% 漲停,平潭發展連續放量沖高,本質是政策預期與業績改善的共振。從估值看,截至10月31日海峽創新總市值68.35億元,平潭發展總市值136.8億。隨著封關政策細則落地、兩岸貿易規模擴大(2025年1-8月閩臺貿易額已達607.5億元),兩家公司有望復制福建自貿區概念股的成長路徑,成為資本市場“對臺融合”主題的核心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