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龍頭企業,正在加速涌向港股。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超過130家A股公司發布赴港上市相關公告。其中,還有近80家A股公司已向港交所遞表,排隊等待聆訊。這個數量堪稱“暴漲”,要知道,整個2024年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A股企業不足十家。
在這一輪“A+H”浪潮中,不乏眾多行業巨頭。典型的是寧德時代、恒瑞醫藥、海天味業、三一重工等企業,它們在科技、醫藥、消費等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這股浪潮背后,有政策的鼓勵。去年4月,證監會發布“五項措施”,明確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今年5月的金融三巨頭發布會上,證監會領導再次強調,要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更有企業基于現實的考量。港股掛牌,不僅為企業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國際融資渠道,也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全球影響力。
看看寧德時代,其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后,吸引了23家基石投資者,IPO募資高達307.18億港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IPO之一。上市首日,寧德時代股價高開12.55%,市值達到1.34萬億港元。時至今日,寧德時代市值更是已超過2.5萬億港元,勢頭兇猛。
香港交易所的鑼聲頻頻敲響,一批中國龍頭企業正通過“A+H”雙平臺模式,開啟資本全球化新征程。
中國醫療器械龍頭,沖向港股
這股赴港上市浪潮里,最新的消息來自中國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
10月15日,邁瑞醫療公告稱,已審議通過赴港上市方案,將發行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邁瑞醫療表示,此舉旨在滿足上市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資本實力。
怎么理解邁瑞醫療這一布局?老規矩,我們先從財報中尋找答案。
10月29日晚間,邁瑞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細看這份財報,筆者嗅到了三個信號。
第一,拐點已來。報告顯示,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0.91億元,同比增長1.53%,環比增長6.88%,如期迎來拐點。
第二,現金流充沛,底氣充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33.51億元,同比大增30.02%。此外,公司截至報告期末的合同負債達22.63億元,同比增長31.45%。
這里解釋下,所謂合同負債,其實就是客戶還沒收到貨之前先付出的錢。正常情況下,一家企業的合同負債增多,說明客戶對未來的預期看好。合同負債作為“收入蓄水池”,其增長為公司的后續收入確認提供有力支撐。
第三,國際市場增長提速。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國際業務同比增長11.93%,其中歐洲市場表現突出,同比增長超過20%,獨聯體及中東非地區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更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營收里,邁瑞的國際業務收入比重已經超過50%。這也意味著,國際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真正的業績支柱。
從業務看,其中國際體外診斷產線占國際收入的比重達28%,國際動物醫療、微創外科等高潛力業務占國際收入的比重達11%。
經計算,邁瑞已布局的業務對應國際的可及市場空間約5700億元,而公司在2024年的國際收入約為164億元,對應的市場占有率僅為個位數,背后的增長空間巨大。
不難想象,隨著持續深入的本地化平臺建設,未來幾年,邁瑞國際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重將不斷提升,尤其發展中國家將維持快速增長的趨勢。
筆者注意到,2024年的時候,邁瑞在發展中國家的營收,占國際收入的比重就達66.39%,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源。從市場空間看,亞太及拉美、中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市場整體占比約30%,但人口超過70億,預計后續市場空間增速將持續快于發達國家市場。
這是一片相當大的國際藍海!而赴港上市,正是擁抱這片藍海的關鍵一步。
三次上市,三個“關鍵支點”
看完財報,我們再來看邁瑞的資本市場履歷。
這已經是邁瑞第三次上市?;乜催^往,邁瑞的每一次上市都不是孤立的融資行為,而是其長遠戰略的關鍵支點。
2000年左右,邁瑞營收初具規模時便開始謀劃出海。因為彼時的邁瑞發現,全球醫療設備行業的市場容量非常大,是一個千億美元級別的市場。但中國的份額又很小,僅占3.5%。與此同時,邁瑞的兩個大類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做到了30%。
盡管邁瑞技術過硬,但作為一家當時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公司,要贏得歐美高端市場的信任異常艱難。在這樣的背景下,2006年成功登陸紐交所,為邁瑞提供了強大的品牌背書。這一步不僅解決了“信任”難題,更使其得以用國際化的運營方式整合資源,為后續的海外并購和渠道建設鋪平了道路。
隨著中國醫療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以及公司自身品牌實力的壯大,邁瑞于2016年完成私有化,并于2018年登陸創業板。
這一決策被證明是極其正確的?;貧wA股不僅讓邁瑞更好地享受了國內市場的增長紅利,也團結了核心人才(通過員工持股),并借助本土資本市場的力量,在研發投入上持續加碼,加速了高端產品的進口替代進程。
梳理財報可以發現,公司長期將營收的10%左右投入研發,以實現產品和技術的持續迭代。目前,公司在全球建立了十二大研發中心。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共計申請專利12513件,其中發明專利9034件;共計授權專利635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246件。
正是持續不斷的高研發投入,讓邁瑞構筑起護城河。數據顯示,邁瑞的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除顫儀、血球、超聲等產品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持續維持市場前三的地位。
筆者還留意到,在A股上市7年多以來,邁瑞累計分紅金額將高達373.37億元(包含回購的20億元),是其上市融資金額59.3億元的6.3倍。這些年來,邁瑞不僅未進行過再融資,更連續7年保持高比例分紅,且分紅力度逐年增加。
對股東的慷慨回報背后,是強大的資金實力。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邁瑞的貨幣資金高達169.67億元,資產負債率僅25%左右?;乜唇?年,邁瑞的凈資產收益率(ROE)穩定在30%以上,和茅臺差不多,盈利能力與現金流創造能力都堪稱頂級。
正因此,邁瑞赴港上市,核心目的并非融資,而是其全球化戰略的必然選擇。
從“中國龍頭”邁向“全球巨頭”
邁瑞的全球化,有著明顯的階段性。
出海的第一個十年,邁瑞一方面瞄準歐美市場客觀存在的基礎臨床需求,打造出極具性價比競爭優勢的監護儀,進而帶動其他產品。另一方面,邁瑞在海外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借助經銷商渠道和本地化市場團隊,進一步打開發達國家市場。
出海的第二個十年,邁瑞的主線是并購。2013年,邁瑞頗具前瞻性地收購了硅谷高端彩超技術領軍企業Zonare,后來推出了中國第一臺高端彩超,并由此邁入全球影像技術領導者的陣營。自2008年以來,邁瑞共發起10多起并購,通過“自研+并購”雙管齊下,邁瑞不斷夯實其全球研發、銷售、制造一體化平臺。
出海的第三個十年,挑戰與機會并存。2018年,邁瑞境外業務收入59.56億元。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64.34億元,是2018年的2.76倍。
邁瑞要進一步增長,全球化必須繼續前行。在筆者看來,順應潮流赴港上市,正好能為邁瑞構建一個與國際市場無縫對接的戰略平臺。
首先,港股作為國際化資本樞紐,將極大優化其全球資本運作。此前公司進行的境外收購(如海肽生物)均依賴香港子公司現金支付,而港股平臺能更便利地引入境外投資者,為未來更復雜的跨境并購提供靈活的支付工具和資金支持,破解并購瓶頸。
其次,面對“數智化、流水化、國際化”的戰略需求,頂尖人才是成功核心。港股上市將為邁瑞設計并實施覆蓋全球核心人才的股權激勵計劃創造極佳條件,通過與國際接軌的激勵機制,有效吸引并鎖定全球優秀人才,鞏固創新根基。
更進一步看,依托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邁瑞能向全球投資者清晰傳遞其“全球領先、創新驅動的世界級醫療器械企業”的戰略定位與投資價值,顯著提升公司在國際資本市場與全球行業中的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
可以說,赴港上市是邁瑞從中國龍頭邁向全球巨頭的關鍵性戰略部署。
尾聲
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的潮流背后,是一場“雙贏”。這既有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也為港股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兩地資本市場的融合發展。
從這個視角來看,若邁瑞此次能成功赴港上市,將是中國醫療健康產業頭部陣營完成資本國際化布局的標志性事件。
作為中國醫療器械出海的代表,邁瑞不斷打入全球高端市場。在Newsweek(美國新聞周刊)評選的全球TOP100家醫院中,邁瑞已覆蓋80家。換句話說,邁瑞已有能力在全球市場與國際一線醫療器械企業同臺競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4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6230億美元,并將以5.7%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增長,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8697億美元。
與全球排名第一的美敦力相比,邁瑞2024年營業收入僅為對方的16%左右,發展空間非常大。
從全球市場排名來看,邁瑞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排名分別為第36位、第31位、第27位和第23位,名次逐年提升。榜單中,邁瑞是唯一一個最有希望率先進入前二十的中國企業。不遠的將來,這家企業還將朝著全球前十的目標邁進!
紐交所上市,邁瑞敲開全球高端市場的大門;回歸A股,邁瑞擁抱中國醫療市場的黃金時代;赴港上市,則是邁瑞走向全球頂尖的里程碑。
邁瑞的三次資本布局,演繹了一家中國龍頭企業向世界級巨頭蛻變的壯闊歷程。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遠征,更是中國智造閃耀世界舞臺的生動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