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指尖劃過屏幕替代了紙張的翻折聲,當碎片化的閱讀間隙填充了生活的邊角,數字閱讀早已不是傳統閱讀的補充,而是重構了人類獲取知識與體驗世界的方式。
投融界獲悉,2024年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營收規模已達661.41億元,較2020年的351.60億元實現翻倍增長,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7.11%,其中2024年單年增長近100億元,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
從最初的電子書格式迭代,到如今技術與內容共舞的產業生態,這條文學的進化之路,同樣寫滿了商業的印記。數字閱讀的成長,始終伴隨著技術與需求的雙輪驅動。

圖片來源:千庫網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從2020年的4.94億增至2024年的6.7億,5年累計增加約1.76億,增幅達35.63%。
5G基站的普及與智能設備的滲透,讓閱讀突破時空限制,2024年78.7%的成年國民通過手機閱讀,38.5%選擇聽書,用戶平均每天通過14次應用啟動完成2小時閱讀,碎片化場景與深度閱讀需求得到雙重滿足。
AI技術的融入更讓閱讀體驗實現質的飛躍。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偏好實現精準推薦,AI生成的閱讀總結為讀者提供思路延展,互動評論功能則構建起社交閱讀空間,讓閱讀從單向接收變為意義共創的過程。
行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多元化的企業競爭格局。頭部互聯網平臺憑借流量優勢與技術積淀,構建起“內容+生態”的雙重壁壘,一邊整合海量版權資源,涵蓋網文、出版電子書、有聲書等全品類內容矩陣,一邊依托AI算法打造個性化閱讀場景,精準覆蓋不同人群的核心需求。
而垂直領域的專精企業,則以差異化路線開辟藍海市場。部分企業深耕兒童數字閱讀,通過“動畫繪本+互動游戲+家長伴讀”的模式,將閱讀與早教深度融合,打造出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內容體系;另有企業聚焦經典文學與學術著作領域,對古籍、學術論文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深度解讀,為專業研究者與文學愛好者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平臺。
傳統出版機構也加速數字化轉型,不再局限于電子書的簡單制作,而是主動參與數字內容的創作與運營。它們與作者合作開發“跨媒介敘事”作品,將小說延伸為有聲劇、互動漫畫等多種形態,同時搭建自有數字閱讀平臺,直接觸達讀者。
投融界CEO鄒晴表示,數字閱讀行業已具備“高成長性、強韌性、廣滲透”的顯著特征。當前正是布局數字閱讀行業的重要窗口期,而那些擁有優質版權儲備、掌握先進技術算法、能夠精準切入細分市場的企業,更有可能在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