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保理壞賬傳聞與陸金所有什么關系?金融
陸金所與平安保理是什么關系?
自3月11日以來,有關陸金所4億元壞賬消息被傳的沸沸揚揚,而其中其中與陜西金紫陽集團的2.5億借款已到期,而陜西金紫陽集團于2014年10月20日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董事長吳江鵬攜貸款潛逃后被抓獲入獄,企業經營癱瘓。平安保理方面不得不啟用資金池償還投資人本息。
從平安保理公司官網公司簡介獲知,平安國際商業保理(天津)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平安保理)于2012年3月6日成立于天津濱海新區,是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陸金所)而成立的專業化保理公司。也就是說,平安保理是陸金所旗下公司,而陸金所是平安集團旗下成員。
然而,陸金所官方給出的申明回應聲稱,“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且保理業務的投資者權益也不會受到影響。”我們從陸金所與平安保理的關系就會知道,平安保理出現壞賬,真的就與陸金所P2P業務沒有關系嗎?
陸金所P2P業務是什么運營模式
我們再來看看陸金所的業務模式,其前主要有五類產品,分別為安贏票據(票據理財業務)穩贏安e(P2P業務)、專享理財(委托貸款類產品)、富盈人生(平安養老險)、萬能險(珠江人壽推出)。
其中主要涉及P2P業務的穩贏安e項目是有平安擔保,其沒有第三方支付提供資金監管,也就是說陸金所模式是典型的資金池模式,那么平安保理出現問題,陸金所必然要調動資金池資金填補壞賬漏洞,那么既然需要調動陸金所平臺資金,又怎么會與P2P業務無關,這個說法看來也是只是安撫媒體和投資人。當然,由于壞賬項目有擔保公司擔保,我們并不懷疑陸金所有能力償還投資人本息。
陸金所出現4億壞賬引發的思考
從紅嶺創投到陸金所,壞賬問題再次說明網貸出現壞賬是正常現象,而嚴格風控也只能是盡量減少壞賬,是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做到沒有壞賬。事實上任何金融機構都無法避免壞賬現象,只是壞賬金額和壞賬率要在可控范圍之內。
金融機構出現壞賬都屬于正常現象,更何況網貸因其借款成本更高,其借款人理論上還款能力有著更大的不確定性。此前紅嶺創投傳出7億元壞賬,紅嶺創投則表示平臺會兜底,保證投資人本息。紅嶺創投之所以這么硬氣,就是因為有投資人信任平臺,還有投資人繼續投資借款項目。
而這次陸金所被爆壞賬之后,官方表示會償還本息給投資人,也就是說對于這個事件本身的的討論已經沒有多少意義。我們應該看到,陸金所作為P2P網貸平臺行業的龍頭,在出現這么大的壞賬之后有能力面對,但其它平臺就不一定有這個實力,這也再一次說明網貸大額項目很容易變成定時炸彈。
網貸壞賬頻頻呼吁P2P監管落地
此前,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在公開講話中透露,按照行業通行的90天逾期率,陸金所在1.5%以下,如果轉化成年化壞賬率在5%-6%,而P2P行業如果風控能力不強,壞賬率將達到10%-15%。
陸金所壞賬率這么高,相信不是其一家問題,而是整個P2P網貸行業的普遍現象。一方面平臺主管方面宣稱自己的風控規范,安全透明。而另一方面,平臺頻頻傳出壞賬消息,導致投資人恐慌不已,沒有信心。這都不利于整個行業長期健康發展,只有加快網貸監管政策的落地,才能實現行業有規可循,有法可依。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