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為何要做手機?被逼的!觀點
“自2007年iPhone問世之后,已經那么多年了,如果讓iPhone一直這么傲嬌下去,我想業內人士都不甘心。”這是5月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在給《清華管理評論》撰文中寫到的。
在王建宙說這句話之前,蘋果已經以14.7%的市場份額拿下中國智能手機第一。不甘心的不只有委身蘋果身后的小米、華為,就連運營商也坐不住了。6月12日,中國移動發布兩款自有品牌手機,并重塑“中國移動”品牌,中國移動智能終端步入發展快車道。
手機品牌“中國移動”
“中國移動”不再只是一家運營商,從此也成為了一個手機品牌。
6月12日,中國移動發布A1、N1兩款自有品牌4G智能手機,并正式將產品品牌定為“中國移動”。
據了解,兩款手機均支持5模11頻全球漫游,其中N1定位千元智能機,售價999元,A1售價為699元。而據中國移動相關人士介紹,除了在國內市場銷售外,A1和N1在國際市場首先會在東南亞市場銷售,后續會在歐洲等市場銷售。
“中國移動此次推出的手機制造企業是給小米和魅族代工的企業。”據一位移動內部人士透露,中國移動不靠手機賺錢,也沒有銷量任務。
中國移動早在2013年就推出“和”的首批手機終端,支持3G的M601、M701上市。隨后,2014年6月份,支持4G網絡的M811、M812C相繼上市。
對于上述幾款手機的銷量,中國移動公布的數據顯示,最早的M601與M701銷量為52萬臺。中國移動終端公司副總經理唐劍鋒此前曾透露,2014年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手機銷量超過130萬部,其中M811銷量達80萬部,M812銷量超過50萬部。
130萬部的銷量放在整個中國市場是一個什么位置?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報告統計:2014年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9億臺,同比增長21.9%。130萬放在3.9億里,僅占0.3%。
另一個工信部發布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我國手機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2%,低于電子制造業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
低利潤率和微乎其微的出貨量讓外界質疑,中國移動為什么要做手機?
為什么要自己做手機
每一家廠商做手機都有自己不得不做的理由,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家電企業,但對于土豪中國移動來說,既沒有入口的困擾,微薄的利潤也不足以構成誘惑,那究竟是為了什么?
“中移動已推出7款自主品牌手機,要引領行業趨勢。”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慧鏑在發布儀式上表示。
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也明確說過,自己不會與產業鏈爭利。“我們是一家運營商,它并不會靠終端去賺錢,搞自主品牌主要是想讓用戶有一個更好的體驗,并且能夠有一個價廉物美的手機,主要是起一個導向作用。”
“其實目前市場上的手機成本最高不會超過2000元,中國移動的加入,將會重新定位手機的價格。”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近年來,4G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移動2013年大規模部署4G網絡后,已在國內4G業務布局上占了先手。奚國華在近期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2015年中國市場賣出的4億部智能手機中,有2.5億部將是中國移動的4G手機。
面對如此洶涌的智能手機市場,誰不想分一杯羹?有趣的現象是,一邊是運營商在不斷推出自有品牌,另一邊卻是手機廠商渠道“去運營商化”愈演愈烈。
去年,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終端事業部CEO曾學忠就曾明確表示,中興將削減運營商定制機機型種類,尤其是千元機型號。
另一家風頭正勁的手機廠商華為,此前也高調聯手天貓,從側面印證了發力電商渠道力度的信號。據悉,在華為內部,電商渠道被定義為在運營商渠道(陸軍)和公開渠道(海軍)之外的一支空軍部隊。
因此,自起爐灶做手機的電信運營商不止中國移動一家。
4月底,中國電信聯合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以及酷派、TCL、海信等手機廠商推出了“天翼淘寶手機”,主打千元以下定制機型。無獨有偶,也是在4月,有消息稱,聯通將推出自主品牌手機,由旗下華盛出品,品牌就是華盛的英文名“Vsens”。后期,還會推出名為“醉”的互聯網品牌,主打中高端產品線。
面臨轉型問題
運營商突然對自主手機品牌青睞有加,這背后,釋放了什么信號?
自4月以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圍繞寬帶提速降費問題,兩次發表談話,運營商降低資費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于是,三大運營商趕在了今年5·17電信日之前紛紛出手,用各種方式響應“降資費”號召。
一方面是資費不斷降低,一方面是產業升級不斷加快,運營商“坐著數錢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安穩了。
一個佐證是,中國移動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了下滑。中國移動財報顯示,2012年凈利潤為1292億元,2013年為1216億元,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變為1092億元,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
王建宙形象地描述了運營商生存狀態的變化:“同樣是修路,在語音、短信時代,運營商好像在經營一個鐵路公司,鐵路是它建的,鐵路上的火車跟它是一體的。鐵路上的東西也是它賣的,外人幾乎沒辦法介入。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運營商好像是在經營一條公路。公路是你運營的,但是跑的車不是你的,誰的車都可以跑,微信可以,微博也可以,滴滴打車也可以。”
他進一步稱,運營商的首要任務是把路修好,保證大家的車輛能夠快速、暢行無阻。所以,運營商不僅不會消失,而且對它的要求只會更高,但是,運營商必須轉型。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