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驅動的今天,無人機應不應打價格戰?自媒體
文/王金曉(微信公眾號:tmtguancha)
價格戰,一個貫穿中國市場的詞,所有廠商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從最早的電視,到前些年的筆記本電腦,到智能手機,再到部分智能硬件,廠商打價格戰已經成為一個常態化的現象。而下一個戰場,很有可能是近兩年來非常火熱的消費級無人機。7月11日,百度的BIG Talk專門舉行了一場無人機的論壇,邀請到了大疆副總裁潘農飛,以及零度CEO楊建軍等無人機行業的代表。而潘農飛與楊建軍分別代表的兩種不同的觀點,即:現階段,無人機應不應該打價格戰。
憑借技術,成立不到10年的大疆,全球的市場份額已經占到70%,在美國也能占據半壁江山,在國內先后兩次登上新聞聯播,一度成為了無人機領域的蘋果。而作為追趕著,零度祭出了性價比的策略,年初發布的新品價格只有3199,遠低于大疆的價格,而在新品推出后,零度又把價格降到了不到3000元,試圖搶占市場。
在此次大會上,潘農飛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無人機還仍然處于技術驅動的前期,大量的技術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在市場上希望用純粹的性價比思路去做無人機,或者是完全因為這個行業比較火熱,比如需要提振一下股票的概念進入這個行業,都是對無人機行業的一個矮化。他認為無人機應該是技術驅動的為主,而非價格。言語足夠犀利,也具有一定的爭議,那么無人機現階段是否適合價格戰?
技術積累相對成熟
早在20世紀20年代,無人機就已經開始出現,至今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當然在這一百年期間,無人機主要的應用還在軍用領域,零度在最起初主要就是布局在軍用無人機領域,所以,廠商的技術實力已經具備,至少在保證無人機安全可控方面,諸多廠商是有能力的。
此外,對于多數廠商來說,現階段有技術問題也是正常現象,而這恰恰符合互聯網的迭代思維。在保證對用戶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地迭代產品,在這個過程中,使產品趨于多樣化和日漸完美,也是一種思路。因此,用有諸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來否定價格戰的必要性,或許有些保守。
價格戰與技術進步
誠然,價格戰會讓廠商比較浮躁,但實際上,即便在技術驅動的前期,無人機廠商也需要價格戰。回顧智能手機的價格戰,除了價格方面,智能手機廠商在技術上也在不斷優化,比如無邊框設計,比如相機功能的諸多拓展,比如全金屬外殼;在UI上,廠商也在尋找很多細節優化用戶體驗,比如錘子擬物化的UI,小米魅族的UI;此外,廠商在智能手機的基礎上衍生出諸多領域,正在逐步打造屬于自己的生態系統,比如樂視、小米等,由此加速了智能家居概念的迅速爆發。
同樣道理,價格戰對無人機技術進步也是有好處。價格戰能夠迅速建立行業壁壘,讓諸多投機者望而卻步,這有助于集中社會資源,專注于技術。另一方面,廠商迫于競爭壓力,需要打出差異化,必然會加大技術投入力度,有更多的技術創新。此外,價格戰對無人機在多個領域的拓展也有好處。正如潘農飛所說,無人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可以與很多行業聯系在一起。但是,如果只是空想與行業的聯系顯然是不應該的。價格戰有助于廠商在多個領域嘗試不同的可能性,這對拓展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具有促進作用。
無人機需要量的基礎
實際上,在現階段,無人機離用戶還有一定距離,用戶只是看到了無人機的幾個碎片化的應用,也只是少數人的“玩具”,實際上,量的的積累對無人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可以了解用戶對無人機不同的場景需求,量的價值在于大數據的積累,這對所有行業來說價值巨大。只有真正進入百姓的生活這個行業才真正步入發展的軌道,如果等待技術條件完全成熟,或許會錯失良機。
價格戰之后,TCL、海信、創維成為全球彩電的領導者;聯想占據了全球20%以上的份額;小米、華為等廠商正在向億級銷量邁進,成為三星巨大的挑戰者。無人機領域,中國廠商已經站在了世界領先的位置,價格戰將催生出更多的行業巨頭。
寫在最后
價格戰是一個毀譽參半的東西,它的確會讓行業變的浮躁,但從另一面來看,也會給廠商帶來一定的壓力,進而催生更多的技術創新,誕生更多更有想象力的產品。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