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碰硬”之戰 千元機打響差異化競爭自媒體
國外科技網站AndroidCommunity近日撰文預測稱,隨著索尼、東芝等日本公司在移動市場的舉步維艱,科技王國已幾經“改朝換代”,而中國公司則有望成為2016年智能手機行業的領軍者。
如果2016年被視作國產智能手機揚名立萬的一次良機,那么反觀剛剛過去的2015年,廝殺慘烈的國產智能手機市場已然也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手機市場紅海一片 千元機之爭添“血色”
在產品市場需求方面,用戶消費量繼續堅挺。電子時報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3.31億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7.7%。品牌排名方面,三大品牌三星蘋果和華為分別以25.6%,14.5%和7.4%的市場占有率統治著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在看似不可撼動的三大巨頭之后則是聯想、小米、vivo等國產品牌為主導的新世界。與此同時,在國產手機逆襲之戰即將展開之時,“血肉橫飛”的國產智能手機市場也呈現了很多新特征以及問題:
出貨量增速變緩,新增市場以換機為主。從2010年至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雖然一直在高速增長,但增速顯然逐漸放緩。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增長停滯的困境。尤其今年,IDC給出的預計增速已經由三年前的47.6%跌至12.45%。國內手機市場同樣面臨此窘境。中國基本已經成為了一個以換機為主的市場。IDC分析認為,未來中國市場出貨量增長預計僅有低單位數水平。
手機新四秀“花旗小妹”格局初現。因為更多的強兵猛將的加入讓國產手機行業格局大變。雙十一期間四新秀“花旗小妹” (華為、奇酷、小米、魅族)的興起,“中華酷聯”的組合被無情瓦解,也讓外界看到手機行業的變數和無限生機。與之相關的變化還有來自上游供應鏈倒閉、運營商提速降費、發展4G+,以及Qualcomm驍龍820芯片的發布等。
千元機競爭慘烈。2015年手機市場堪稱史上競爭最激烈時期,不僅融入了新崛起的業內攪局者、還有傳統的國外大廠商以及各種跨界殺入手機領域的玩家。在此形勢下,不少廠商紛紛從2K段位調轉槍頭殺入千元機市場,以量級的出貨量搶占市場。如果說高端旗艦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的標志,那么千元手機則成為手機市場的先鋒。所以有人評價這場“硬碰硬”之戰時稱,“如果說手機市場本是一片紅海,那么千元手機則讓這片顏色更深”。
打完價格牌,如何注入差異化基因?
千元機市場事實上從2014年開始便已火熱。當小米、魅族等玩家讓價格底線跌破了所有人預期時,其他廠家也不得不咬牙壓低售價來迎合用戶,最終結果就是大家都在降價,配置卻在一路飆高。進入2015年后,“性價比之戰”愈演愈烈:1080P全高清大屏,八核高配,2GB大內存等高級配置幾乎成了標配代名詞。在配置規格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廠商為了吸引用戶,也給自家千元機注入了差異化基因:
硬件繼續以拓展功能上限。此前旗艦機才標配的特性,譬如金屬機身、相位對焦、指紋識別等也都被下放到了千元這個價位。像紅米2支持相位對焦、樂視1s采用金屬機身加指紋識別、華為榮耀4X加入的全網通。
拼UI、拼生態。UI(ROM)設計堪稱產品的靈魂。從做UI起家的小米開始進軍手機行業后,深度的定制化UI開始被手機廠商重視,然后像華為、努比亞、魅族等也依靠自己的研發團隊,對自家千元機ROM適配方面花費一定時間,從而收到不錯的用戶反饋。“生態”已經成為手機廠商緊緊揣在手中的王牌之一。無論是魅族也好,小米也好,還是宣稱“無生態不化反”的樂視也好,手機可以描述成為一個萬物互聯世界的連接器。
以營銷賦予手機新符號。比如堅果號稱的“漂亮得不像實力派”、魅藍主打的“青年良品”均賦予冷冰冰的產品充實形象化的特征,讓人印象深刻。
解決用戶某痛點主打體驗價比。從2015年手機廠商發布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千元機在外觀工藝,功能體驗,拍照音樂等方面詮釋產品。臺灣品牌商華碩選擇進軍千元機市場的方式便如此。2015年華碩發布三款解決用戶痛點的手機——針對自拍無力的華碩神拍機ZenFone Selfie 、針對卡頓問題的全球首款4GB手機ZenFone 2、針對續航短板的華碩電神5000 ZenFone Max系列。
三款產品售價均在2k段位以下,尤其是僅售價699元的華碩電神5000,其搭載5000mAh超大容量電池,擁有720小時的超長續航能力,在同等價位產品中堪稱奇跡。同時電神5000具備反向充電技術,可以變身移動電源,為其它數碼設備提供正常運行所需電力。近期被報道稱是華碩又一款獲得工信部入網許可證書的新機。
“如何在較低的價格之下,提供給消費者絕對超值的體驗。”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近日在接受采訪指出華碩做產品的思路,“華碩在幾年前將品牌精神定為‘追尋無與倫比’就是基于這個領悟”。這樣的思路,與其說是“性價比”,不如說是“體驗價比”更恰當。與此同時,華碩多年來積累了“華碩品質,堅如磐石”的口碑,這些都可以延伸到目前華碩手機產品領域。
下一步,以及新方向……
盡管市場廝殺慘烈,但千元機原本就是國產手機廠商的一大優勢,未來,一方面可以繼續在規模、利潤、產品、供應鏈、品牌等多重維度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同時,繼續尋覓新的吸引點。來打破唯“性價比”論對千元機市場的壟斷,增加國產千元機的溢價能力。
伴隨的還有品控、品質問題的解決。不可否認千元機品質與品控都較旗艦機采用的一線產品相去甚遠。堅果手機后蓋“塑料感”確實很強、魅藍Note的設計上曾出現了卡托晃動的問題……所以,在探索平衡點和吸引點的同時,千元機一直還要努力改變的是——讓低價不再成為低質的代名詞。
——————————————————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
智能硬件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