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不要再做個人 IP 了

    創投圈
    2025
    08/05
    20:45
    分享
    評論

     

    這兩年,創業者企業家做個人 IP 的話題一直很熱,從前年開始,我就在朋友圈、訂閱號、短視頻平臺等地方,簡單呼吁過企業家們不要執著于做網紅,做個人 IP。但這件事并沒有展開詳細談過,今天我想試著展開聊一聊,大家覺得說的不對可以在評論區批評,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希望能帶給你一點啟發和助力。

    一、一個網紅創業者的故事

    我曾經讀到過一個創業故事,讓我非常感慨。

    2016 年,美國一位叫做特雷弗 · 米爾頓的創業者火了,他是一個氫燃料汽車品牌的創始人,出生于一個美國普通家庭,高中輟學,他創立的品牌叫尼古拉,這個名字源自于發明家尼古拉 · 特斯拉,之所以取尼古拉這個名字,就是想與特斯拉對標。從這個名字開始,一切就仿佛充滿了表演和野心的味道。

    米爾頓格外擅長站在鎂光燈下,他召開了備受矚目的發布會,發布了氫燃料電池卡車,甚至放話要超越馬斯克。他還說:"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的名字 "。無論是資本還是公眾,迅速被這樣的表現吸引住了眼球。2020 年,成為資本寵兒和網紅的米爾頓很快將尼古拉借殼上市,市值一度超過了福特汽車,市場狂歡中,米爾頓個人身價也超過 80 億美元。

    誰知,上市即巔峰,也是崩塌的起點。上市后品牌被放大了關注,人們發現大量的虛假宣傳和欺詐原來早就存在,2023 年米爾頓被判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三項欺詐罪成立,很多人嘲弄似的將米爾頓稱為:北美賈躍亭。2025 年 2 月,尼古拉的股價跌至 0.667 美元,瀕臨破產。

    在這個故事里,我感慨的是為了創業博流量,一個人在塑造 IP 的尺度上可以迷失至此。當巨大流量的背后,是能力和運氣再也支撐不住的破敗現實,當營銷越界成為了欺詐,一個創業者是否還有機會再來一次?

    這當然是個特殊的故事,也許無論如何都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創業者身上。但這個故事讓我陷入了對網紅 IP 的深度思索,也覺得它會給我們的企業家帶來有價值的啟發。

    可能是因為流量焦慮,我們也有大量創業者在打造個人 IP 的路上狂奔,甚至很多老板們擔心錯過這列 " 流量快車 ",焦慮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成為一個 " 網紅老板 ",已經成為不少企業創始人的理想。

    別著急,我們一起掰開揉碎,看看這件事的本質,有可能是什么。

    二、IP 不是品牌  ,IP 已經成為營銷耗材

    什么是個人品牌?什么是個人 IP,先掰扯一下這倆概念吧。

    在我看來,個人品牌是基于一個人長期的持續的作品、產品、事業或事跡,人們形成的對這個人的正向內容體驗。這種正向體驗有可能是信任、尊重、認可等。長期、持續、交付如一,是這事的關鍵,是持續知行合一的結果,不以追求短期內的效益為目的,是積累,不是消耗。

    而個人 IP,本來也是要持續生成的一個符號,但是在今天的社媒運營環境下,成為了短期內就可以通過刻意運營和包裝,而建立起的一個流量高地,它可以短期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借助人而實現的一種營銷效果,人成為營銷的一種載體,人也會被稱為 " 網紅 "。隨著對互聯網線上情緒的把握和操縱,IP 本身也會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營銷一旦式微或與公眾的關系出現破綻,IP 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營銷的耗材,用后即棄。

    想要讓個人品牌和個人 IP 在一個人身上共存,需要相當強的品牌安全管理能力和運氣。一般來說,一個已經具有個人品牌的人可以短期內偶爾擔任個人 IP,但僅僅是一個個人 IP,轉化不成個人品牌。不管是任正非還是喬布斯,他們都不是今天意義上所說的個人 IP,而是個人品牌,在公司做大了之后,他們會因為公司營銷的訴求,偶爾出來擔任營銷的職責,但總體來說,他們并沒有刻意進行 IP 化運營。

    創業者要做的是什么?我的觀點一直是:創業者必須要做個人品牌,但不應該也沒必要做個人 IP。

    在追捧營銷的大環境下,企業家個人 IP 已經淪為一種營銷耗材,是一種 " 流量快消品 "。在短期內,成為被流量追捧的符號,但它不具備持久的信譽,它和其他營銷物料一樣,結局都是用后即拋。雖然短期內可能帶來一些流量甚至銷量,但是長遠來看,拿企業家的個人聲譽來做營銷耗材,成本太高,風險太大。

    而企業家的個人品牌,需要一點一滴長期建設,它附著在美好的產品體驗、可靠的企業形象,以及用戶對產品和品牌的整體感受等因素上,借助各種呈現方式綜合形成,企業家的個人品牌,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不應該讓企業家站在舞臺中間,成為營銷物料、商業耗材。用企業家的信譽去承擔一個營銷物料的任務,喂養永遠填不飽的流量黑洞,飲鴆止渴。

    三、創業者做個人 IP,時間成本太不劃算

    曾經有一個創業者朋友問我怎么能快速成為網紅創始人,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我說:你有多少時間,打算投入在這件事上?

    他說:我可以在工作之余,請團隊幫我簡單做一做。

    我問他:為什么你覺得你的團隊簡單做一做,就可以超過那些全職的自媒體博主和 MCN 公司?

    他說:那我可以適當多投入一些時間。

    我說:適當是什么意思?你打算犧牲掉原本投入到哪里的時間?

    其實我想說的是:企業家的精力和時間是公司的寶貴資產,他要把這些珍貴的資產,用在戰略決策、產品打造、管理團隊等更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花費巨大的成本做個人 IP,與很多專業做自媒體做網紅 IP 的團隊正面硬剛,消耗大量人、財、物去做一些企業家本來也許并不擅長的事情,僅從時間和精力成本來說,很不劃算。

    而且創業者個人 IP 的內容策劃及制作,難度不小。個人 IP 定位,勢必會在真實和不真實之間糾結搖擺,同時,特別考驗創業者真實性和公眾表演之間的平衡,經受人性和社會期待之間的制約。在這樣的來回搖擺、左右為難當中,如果按照創建 IP 的節奏去大量曝光、頻繁亮相,企業家很難保證不出錯。

    快速從 0 到 1 啟動一個企業家個人 IP,意味著企業家需要大量的曝光,需要運營、話題和事件的加持,這意味著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和企業家的時間精力心力,還需要不可避免一些娛樂化、曝光和炒作。這樣的操作,反而會對企業家已有個人影響力、個人品牌、甚至企業品牌,有過度曝光和過度透支的風險。

    有人說,創始人做個人品牌,尤其是早期項目的創始人做個人 IP,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資源沒有人沒有錢的時候,有流量也是好的,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 " 逃避 " 思維,以為有了流量就萬事大吉,你去觀察這樣的創業者,往往真的有了些流量之后,也并沒有騰出時間去做企業的其他建設,反而最終走向了自媒體人的歸宿。也許,從一開始,他最想走的,就是自媒體人的道路。

    創業者的最大貢獻,在于經營好企業,樹立一個響當當的企業品牌。企業為先,自己在后,我將無我的去做事,讓自己出現在企業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有人可能覺得企業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流量,就是銷路,就是融資,這些都可以靠 " 出名 " 去解決,其實,也許這樣的想法,正是對作為企業家其他職責的一種逃避。

    創業者真的一點都不能把時間花在對外發言上嗎?當然不是。

    企業需要資源最高效率的分配,企業需要企業家站出來的時候,他就要站出來,可以是專業領域的發言人,是面對危機的突圍者,是引領行業走向的專家和領袖。但不能隨大流、追趨勢,以個人 IP 的方式站出來。當企業早期需要一個創業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打磨產品、創建組織、思考戰略的時候,他真的沒有多少時間站在臺前,他需要在幕后宵衣旰食,為企業而戰,融于品牌。

    四、激發全員為企業而營銷,也許是更好的辦法

    但是,如今已是流量時代,總不能關起門來默不作聲,與時代洪流背道而馳吧?

    當然不要。

    其實在創業者本人做個人 IP 之外,還有一條更為穩妥更為接近本質的道路,那就是承擔創業者真正的使命,去激發企業全員的力量,激發全員的善意和戰斗力,讓企業成為新時代下營銷驅動的有力組織。

    從管理者開始,再到員工,每個人都有表達內容,傳遞信息的欲望和能力,大家對這個公司是否信任,就決定了顧客對這個公司是否信任,這份信任傳遞出去的話,也許更有說服力。

    有一次我在一個群里看到有人在分享一個品牌的團隊(好像是 " 秋田滿滿 "),這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采用直播的方式隨時借助互聯網分享內容,他們在外面的展會上,每個人都席地而坐,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架架直播的手機。這樣的 " 集束彈 " 一樣的營銷方式,也許才是未來最有力量的方式。(請注意,不是只是形式上的強迫大家分享,而是真正引導組織里有內容能力的人擁有創建內容的習慣)

    畢竟,品牌的本質,是把企業更多的信息傳遞給需要的人。這個傳遞人,可以是 " 企業 " 本身,而企業,是由每一個人構成的組織。

    如果一個創業者,真正明確了企業的方向和戰略,真正最大程度上激發員工的善意,真正帶領了大家明白營銷的價值,真正幫助大家掌握了營銷的手段,全員將這件事當作日常,大家養成的是:整個組織信息時常在線的習慣,而不是任由創業者的個人 IP 在前方孤獨的風中飄揚,這樣的營銷,才是持久的、有組織的、可持續的。

    五、結語

    對創業做 IP 這事,我以前并沒有格外強烈的感覺表示支持或者反對。但是近期越來越覺得應該聊一聊這件事,我越來越感覺到,如今的 IP 和我們談論的個人品牌,之間的分界線正在越來越清晰,這種本質上的分野應該和大家一起分辨清楚。對做個人 IP 這件事的投入和代價應該有個更清醒的認知。

    要想真正的跑出信譽,跑出基業長青,靠的不是滿足個人英雄主義的演出,也不是短期流量制造出來的熱鬧和聲浪。今天,企業品牌陷入商業平臺帶來的流量陷阱,對于創業者們來說,也許反而應該保持清醒,退后一步來看問題。

    用一生信譽換短期流量,也許是商業世界最昂貴的陷阱。

    來源:李倩說品牌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心情潘金莲|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成人一区ftp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看| 香蕉视频一区二区|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老熟女五十路乱子交尾中出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熟女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91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产品999一区二区三区有限|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果冻传媒董小宛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