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最受資本和市場關注的兩個消費賽道,一個是隨著蜜雪冰城上市而持續升溫的新茶飲,另一個是泡泡瑪特 Labubu 熱度帶動下的潮玩。
在 2025 年,最受資本和市場關注的兩個消費賽道,一個是隨著蜜雪冰城上市而持續升溫的新茶飲,另一個是泡泡瑪特 Labubu 熱度帶動下的潮玩。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領域,如今卻在盲盒模式下悄然跨界融合。
新茶飲品牌正在成為潮玩 " 隱形巨頭 "。蜜雪冰城、檸季、霸王茶姬等頭部品牌紛紛上線原創 IP 周邊、聯名盲盒,美團外賣也在平臺上推出 " 奶茶靈感盲盒 "。
左:蜜雪冰城 " 雪王不倒翁玩具 ";右:檸季 " 雷蒙盲袋 "
越來越多品牌嘗試以盲盒的方式與年輕消費者 " 玩 " 在一起,這背后不僅是促銷的 " 花活 ",更可能是一種全新的增長邏輯。
那么,這場跨界融合背后,新茶飲品牌如何將 " 一杯奶茶 " 生意講出更吸引人的故事?
從聯名周邊到原創盲盒,新茶飲的 IP 游戲升級 2.0 版本
近年來,新茶飲行業經歷了快速擴張后的集體降溫。隨著 5000 家門店以上的大型品牌逐漸增多," 上市潮 " 暫告段落,頭部玩家的增長紅利觸頂。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減少了約 4 萬家茶飲門店,行業進入加速出清階段。
圖源:窄門餐眼
在此前快速擴張過程中,IP 聯名的營銷方式被反復分析。通過與熱門 IP 合作制造話題和吸引年輕消費者,確實幫助品牌短期破圈。然而,聯名策略正在逐漸失效。
一方面,授權成本高昂且同質化嚴重,導致溢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平臺之間掀起的價格戰,更讓品牌在推廣與盈利之間進退兩難。
2025 年,阿里與美團之間的外賣補貼大戰將新茶飲推入前所未有的 " 內卷深水區 "。高頻補貼雖然帶來短期訂單暴漲,卻迫使品牌深度讓利,由加盟商承擔大量促銷成本。與此同時,消費者也在這種長期 " 低價教育 " 下變得價格敏感,品牌開始失去溢價空間。
一場由平臺主導的價格戰,正在擊穿品牌之間原有的護城河。
面對這一局面,新茶飲品牌之間的差異開始顯現。蜜雪冰城憑借超高銷量與極致性價比穩居 " 規模之王 ",霸王茶姬則依靠更高毛利率成為盈利能力領先者,而曾代表高端定位的奈雪的茶,則因直營模式承壓持續虧損。
市場重新洗牌,用戶更傾向于在各類促銷之間 " 薅羊毛 ",品牌黏性明顯下降。這使得如何留住用戶、建立長期連接,成為新茶飲品牌必須面對的命題。
于是,從為他人 IP 打工,到售賣自有 IP,成為不少品牌應對內卷的新解法。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品牌盯上 " 盲盒 " 這個生意模式。比如,蜜雪化身 " 二次元 ",做起了潮玩生意,推出以 " 雪王 " 為主角的不倒翁玩具盲盒,正在將 "IP+ 產品 + 活動 " 串聯到生意邏輯里。
盲盒熱銷之下,低至 1 元的售價延續其親民路線,蜜雪冰城順勢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還開辟了飲品之外的商業想象力。
新茶飲與潮玩的結合,藏著 " 一舉三得 " 的生意經。
多巴胺翻倍?IP 盲盒里的三重邏輯
Labubu 風靡之際,有人曾調侃,同為港股 " 新消費三姐妹 "、同樣是河南人創立的品牌,泡泡瑪特靠盲盒造出一個河南首富,蜜雪冰城能否也吃上 " 潮玩 " 這碗飯。
如今,蜜雪冰城確實盯上了潮玩的生意。不過," 奶茶 + 盲盒 " 的多巴胺組合背后,隱藏著多重商業邏輯。
首先,在傳統價格戰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盲盒成為品牌刺激消費頻次的 " 訂單加速器 "。
檸季就在旺季推出了 " 喝雙杯檸季得雷蒙盲袋 " 的活動,用小成本換高頻互動,以輕營銷實現銷售轉化。相比單純折扣,盲盒能帶來更多場景化的體驗感,也更容易在社交平臺形成裂變傳播。據品牌方披露,在檸季品牌活動 " 檸寶節 " 期間,雷蒙盲袋系列拉動年輕用戶新增 226.7 萬。
從美團到小紅書,平臺方也開始復制這一路徑,借助 " 奶茶 + 盲盒 " 的內容與打卡分享機制,放大社交與情緒連接的價值。收集盲盒成為用戶主動參與度較高的一種營銷形式。
美團外賣搜索框輸入 " 奶茶盲盒 "
其次,盲盒不僅是營銷工具,本身也逐漸成為新茶飲品牌的重要增量生意。
泡泡瑪特的成功證明了熱門 IP 具備強大的變現能力,蜜雪冰城這樣的 " 萬店餐飲品牌 " 則有更高頻率的觸達優勢。在盲盒模式下,門店中的 " 雪王 " 具備的 IP 商業價值首次得到規模化變現。
盲盒顯而易見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如果說價格親民的雪王還不足以讓人感受到盲盒的驚人利潤,那么霸王茶姬今年年初推出的 " 好朋友毛絨杯 " 聯名盲盒,絕對凸顯了這門生意對奶茶門店客單價的拉動作用。這套周邊最初以 " 奶茶 20 元 + 一個盲盒 " 的單杯套餐形式售賣,總價約 40-50 元。
更重要的是,盲盒具備持續上新的能力,只要出現爆款,便可帶來強復購。在這一點上,自有 IP 尤為關鍵。蜜雪冰城持續推出 " 雪王 " 系列,包括年初的 " 雪王賜福 " 和近期上市的 " 百變日常 2",逐漸構建出完整產品線。
或許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新茶飲品牌,將潮玩發展成為獨立的生意,為業績增長找到新的突破口。
最后,將 " 盲盒 " 納入商業版圖,還擴展了 IP 的敘事空間,讓新茶飲的品牌資產逐漸具備更深厚的文化屬性。
IP 的價值,不在于是否 " 潮 ",而在于能否承載故事。Labubu 借 " 丑萌叛逆 " 傳遞反內卷價值觀,而雪王也通過茶百道門口蹦迪、與《蛋仔派對》IP 亂斗,塑造了 " 社牛打工人 " 的親和力。
當消費者不再僅為飲品買單,而是為 " 品牌角色 " 買單,蜜雪冰城的盲盒也不再只是附加品,而是在創造消費者對品牌人格的情感認同。這一點,正是泡泡瑪特曾經走通的路徑。
因此,新茶飲推出自己原創 IP 盲盒,遠比聯名周邊更有想象空間。這是一個類似 " 世界的泡泡瑪特 " 的 IP 故事。
從情緒價值到文化出海,IP 是新茶飲全球化的通用語言
新茶飲正以 IP 為支點,在國內掙脫內卷漩渦,在海外書寫中國消費品牌的新故事。
在國內,"IP+ 盲盒 " 的本質是構建情感護城河,實現 " 反內卷 "。
新茶飲行業深陷外賣大戰泥潭的教訓深刻表明,單純依靠價格補貼建立的用戶忠誠度極其脆弱。一旦補貼退潮,留下的往往是價格敏感、品牌黏性低的顧客和難以為繼的利潤空間。
而盲盒與茶飲的結合,卻指向了另一種可能。在 " 情緒消費 " 成為主導趨勢的當下,消費者不再只是為功能付費,更在為體驗買單。奶茶的甜配上盲盒的未知,就是一種 " 快樂翻倍 " 的消費模式,有望提升用戶粘性和復購意愿,讓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更穩固的位置。
與此同時,在出海的道路上,可遷移的 IP 文化符號也成為全球化擴張的加速器。
近年來,蜜雪冰城、茶百道、霸王茶姬等陸續進軍東南亞和歐美市場,發力第二曲線的意圖不言而喻。但是,依賴加盟模式的新茶飲品牌,商業核心在于加盟網絡的搭建,因此,能否擴大海外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本地加盟商,決定了出海模式能否成功。
然而,新茶飲行業面臨的一個挑戰是,文化認知存在地域性差異,許多海外市場對中式茶飲缺乏認知。
泡泡瑪特在東南亞、歐美市場成功構建 " 中國潮玩 " 的標簽,為新茶飲品牌推廣品牌和新茶飲文化帶來了新的靈感。比如,蜜雪冰城也在嘗試類似打法,在開店之前,就通過 " 雪王 "IP 搶占注意力。從日本澀谷街頭蹦迪到越南的兒童節繪畫活動,甚至在印尼政要親子照片中出圈," 雪王 " 以娛樂化方式完成了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情緒前置觸達。蜜雪冰城在招股書中提到:" 雪王要成為‘管用百年,適用百國’的全球角色。"
從潮玩到新茶飲,IP 的創新表達正在成為中國品牌全球化過程中的助推器。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對新茶飲品牌價值的評估邏輯也隨之生變。
過去,投資者更看重門店數量、單店營收模型和擴張速度。如今,像 " 雪王 " 這樣成功孵化的自有 IP,其價值被重新發現和評估。它不再僅僅被視為營銷傳播的輔助工具,而是具備獨立生命力和巨大衍生潛力的核心品牌資產。
在未來的消費競爭中,品牌的文化敘事能力、IP 的厚度與延展性,將成為衡量企業長期價值的重要標尺。
從依賴聯名到打造自有 IP,從短期促銷工具到長期品牌資產,這場圍繞 IP 的價值重構,或許將成為新消費周期里最具確定性的變量之一。未來,新茶飲行業里,誰能率先建立起自己的 IP 生態,誰就有可能在新一輪品牌洗牌中占據先機。
來源:港股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