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go bike(載貨電助力自行車)廠商迅路創新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本輪融資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領投,順為資本等多家老股東持續跟投。融資資金將用于首款產品的量產和新一代產品的研發。
迅路創新于 2023 年 7 月成立,2 年間已完成 4 輪融資,歷史股東包括德迅投資、XBOTPARK 基金、Brizan Ventures、順為資本、初心資本以及高秉強教授。
2024 年,迅路在歐洲推出 E-cargo bike 品牌 TARRAN,首款產品 T1 Pro 售價為 6999 歐元(約合人民幣 5.8 萬元)。Cargo 用戶習慣配置如兒童座椅等配件使用,據官網信息,如果將現有原裝配件配齊,總售價達到 8682 歐元。
圖片來源迅路創新
E-cargo bike 通常配備尺寸較大的貨架便于掛載更多貨物,同時配備電機、電池和控制系統,便于在騎行時為騎手提供動力支持。
近年來,隨著歐洲城市對可持續交通和最后一英里配送需求的增長,E-cargo bike 市場迅速崛起。不少歐洲國家也為鼓勵使用 E-cargo bike,提供了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在荷蘭、德國及北歐等國家,E-cargo bike 已成為街頭常見的交通工具,是當地居民日常通勤、載貨及接送兒童的重要選擇。
以德國市場為例,2023 年 E-cargo bike 在德國賣出 18.9 萬輛,同比增長 14.5%,這一品類在 E-bike(電助力自行車)中的占比也從 7.5% 提升至 9%。而 E-cargo bike 在歐洲平均售價超過 5000 歐元,屬于高客單的 E-bike 產品。
迅路創新創始人郭灼在 2023 年年初發覺 E-cargo bike 這一獨特品類,并前往歐洲進行實地調研。" 我們發現歐洲的 E-cargo bike 品牌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現有用戶需求。"
E-cargo 市場對產品的安全性、操控性及智能化需求頗高,這也成為迅路創新產品研發重點領域。
36 氪了解到,迅路創新試圖以機器人系統思維打造多項自研技術,以 Dynamic Dualdrive 輔助輪系統為例,不同于歐洲品牌常見的機械輔助方案,該系統搭載雙電機獨立控制的輔助輪,配合動力控制算法,可在低速起步、停車時自動收放,通過減震設計和高度自適應調節,靈活應對不平整路面;臨時停車時,還可手動下放提供即時支撐,解決了傳統貨運自行車低速易側翻的痛點。
此外,T1 Pro 輔助輪系統結合六軸關聯計算單元實時感知車身狀態,精準調整輔助輪高度,即使在斜坡等復雜場景下也能保持穩定,這一 " 電子 + 算法 " 的解決方案遠超傳統機械方案的局限性。
伴隨以 Bosch 為代表的方案商開始推出三電集成解決方案,很多傳統自行車廠商依靠外采,迅速完成了基礎的 " 電動化 ",在歐洲本身深厚的騎行文化和減排目標的推動下,cargo 一躍成為近幾年整個 e-bike 品類下逆勢增長的高潛品類。但這種便捷的另一面,則是三方系統無法開源,導致品牌無法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積累,進行功能定義,造成同質化嚴重。這也是迅路選擇和另一家國內廠商高標合作自研電機的最大原因。
郭灼告訴硬氪:" 電助力自行車是否聰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電機,它像是系統的大腦。選擇常見的電機更容易,但無法根據我們的想法開發新功能。同時我們自主研發了車機中控系統,也極大提升了現有電機以外的智能化水平,也讓團隊可以根據目標功能靈活自主開發。"
環境感知層面,T1 Pro 搭載車規級 70 赫茲毫米波雷達,其檢測距離、范圍及數據精度均大幅提升,配合前中后三顆超高清攝像頭,可實時監測后向來車、障礙物及窄道環境,通過振動車把和屏幕提示為騎行者提供全方位安全預警。
針對歐洲盜竊車輛嚴重的問題,T1 Pro 給出的解決方案已經向近年新能源汽車靠齊:配套 App 可實現無鑰匙開關車,車輛斷電后起落架自動鎖定并開啟 " 哨兵模式 ",檢測到異常移動時會觸發警報并推送提醒,配合 GPS 模塊和攝像頭錄制功能,定位車輛軌跡。
售后則是 Ebike 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TARRAN 為此配備了 OBD 系統,為售后維護提供數據支撐,有望節省售后維修的信息及執行成本。
在實用性上,T1 Pro 配備一塊 5.2 寸視網膜觸摸屏及其自研 TarranOS 智能車機系統,支持手機投屏導航、接打電話及整車燈光控制,屏幕可自動調節亮度。
智能化之外,在 cargo 類別產品傳統的配置方面,這款產品提供雙電池模式最高可提供 200 公里續航,滿足長距離出行需求;220kg 的最大載重、可容納 2 名兒童或 3 個 Eurobox 的空間設計,搭配 2264mm 的緊湊車身和 67.5 度大轉向角,讓其在同級別車型中兼具載貨能力與操控靈活性。此外,前后全避震系統、TRP 油碟剎車、Gates 碳帶、Enviolo 無級內變速系統及可調節座椅車把等配置,已基本和品類頭部品牌定價接近萬元的旗艦產品對齊。
T1 Pro 目前主要面向歐洲市場售賣。官網顯示,主要進駐的門店集中在西北歐發達國家市場地區,德國最為集中,消費者可通過網站找到附近門店試騎,也可在線上直接下單。
迅路創始團隊來自 DJI 大疆創新、安克創新、影石 Insta360 等科技企業,創始人郭灼擁有 16 年產品研發與項目管理經驗,在大疆作為產品經理負責過多款無人機和初代 Osmo 手持云臺相機,在 19 年到 23 年在影石負責 GO 系列拇指運動相機以及 X 系列全景運動相機,是主要的產品線研發負責人,團隊在機器人傳感、電機控制及智能化系統開發上具備深厚積累。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