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 City Walk 的余溫尚未散盡,一場 "Mountain Walk" 的浪潮席卷而來。從江西武功山的綿延草甸,到川西高原的雪山湖泊,從騰格里沙漠的遼闊沙地,到西雙版納的茂密雨林,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于城市漫步,而是背起行囊,走向山野。
據(jù)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僅 2025 年中秋國慶假期," 戶外徒步 " 搜索量同比增長超過 253%。徒步,正從一項專業(yè)運動,逐漸 " 破圈 " 成為年輕人熱衷的旅行方式。
然而,徒步并非僅有詩與遠方。隨著參與人數(shù)的增加,迷路、墜崖、失溫等事故頻發(fā),僅 2024 年,就發(fā)生了三百余起事故。徒步是人人都能徒嗎?
徒步爆火
2025 年的國慶中秋假期,City Walk 已經(jīng)不夠 city 了,取而代之的是 Mountain Walk ——徒步。各個年齡段的游客奔向曠野,用雙腳丈量天地。據(jù)美團統(tǒng)計,國慶中秋假期 " 戶外徒步 " 關鍵詞的搜索量同比增長超 253%。
2025 年中秋國慶假期," 徒步 " 的相關搜索指數(shù)顯示,江西武功山成為最熱徒步目的地,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等傳統(tǒng)名山熱度不減。
同時,西雙版納、川西、虎跳峽、西藏、騰格里沙漠和雨崩等地,以雨林、峽谷、高原、沙漠和等秘境景觀,吸引了眾多徒步者。
一份戶外行業(yè)趨勢白皮書顯示,徒步是 18~29 歲用戶參與度最高的戶外活動,大眾參與率高達 69%。而前幾年大為流行的露營、滑雪、飛盤等戶外運動,熱度漸漸不敵徒步。
究其原因,徒步對裝備和體能的參與門檻極低,游客可以在社交媒體找到詳盡攻略,也可以選擇成熟的商業(yè)徒步團,因此成為了最易上手的戶外活動,并迅速破圈。


沖鋒衣、速干衣、抓絨衣,軟殼的、硬殼的,上身配上一套,也要配齊下裝和鞋子,雜七雜八加起來就要花費大幾千。
如果徒步路線難度更大,還要購買登山杖、護膝、頭燈等進階裝備,如果在戶外住一晚,還要加上露營裝備。除了上述這些,出片文化,也讓運動相機、無人機等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機構統(tǒng)計,2024 年,我國戶外運動線上消費人次約 2 億人次,消費總額就超過了 3000 億元。
人人都能徒步?
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工作的牢籠,徒步成為不少打工人得以喘息的世外桃源。
但是徒步不只有詩于遠方的浪漫,美麗的大自然下往往也暗藏著天氣突變、道路險峻的兇險。
10 月 13 日,一男驢友在位于河南新鄉(xiāng)輝縣的南太行老龍口瀑布下方拍照時不慎墜崖,后經(jīng)確認已身亡。這并不是近期唯一的徒步事故,10 月剛剛過半,發(fā)生的徒步事故已經(jīng)達到 6 起。
中國登山協(xié)會指出,在各類戶外運動中,低海拔登山與徒步因其準入門檻低、裝備要求簡單,吸引了最龐大的參與人群。也正是這種 " 簡單易行 ",參與者容易放松警惕,陷入危險而不覺;社交平臺上的打卡博文,也容易讓參與者產(chǎn)生 " 輕松拿捏 " 的錯覺。
中國探險協(xié)會探險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發(fā)布的《2024 年度中國戶外探險事故報告》顯示,2024 年共發(fā)生戶外探險事故 335 起,涉及人員 1126 人,受傷 92 人,死亡 84 人,失蹤 11 人。其中徒步項目涉及人員高達 822 人,占總事故涉及人數(shù)的 73%。而徒步占事故中最大比例的原因是,迷路。
對于徒步者來說,戶外徒步面臨的不僅是某一個公園或者景點,而是一個復雜又難以掌控的自然環(huán)境。山區(qū)天氣瞬息萬變,一場濃霧或暴雨就足以讓熟悉的路徑變得陌生;茂密植被會迅速掩蓋小徑,林區(qū)普遍存在的 " 視覺疲勞 " 現(xiàn)象會使方向感徹底失靈。
對于一條徒步路線的探險難度,不同協(xié)會、組織都有自己的評級標準,如香港漁農(nóng)自然護理署將徒步路徑分為從易到難 5 個等級,通過長度、時間、坡度、路面狀況四個維度來綜合判斷。
徒步者的能力差異更是決定了體驗的本質(zhì)不同。一名新手在平路上每小時僅能行進 1.5 至 2.5 公里,上坡時速更是驟降至 150 米海拔攀升,而經(jīng)驗豐富者卻能以雙倍效率輕松應對同樣路線。
說到底,徒步的魅力,恰恰在于這種雙重性——它既簡單又復雜,既親近又嚴酷。
它可以是城市周邊的輕量漫步,也可以是荒野秘境的極限探索。關鍵在于,每一位走向山野的人,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是否做好了體能、裝備與知識的準備。
未來,這條賽道還將繼續(xù)延伸。而徒步本身,也將從一陣潮流,沉淀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但它的核心始終未變——不是征服自然,而是與自然對話;不是逃離生活,而是為了更好地回歸。
當我們背起行囊,重要的不是走了多遠、爬了多高,而是在每一步中,學會與自然共存,與自我和解。這或許就是徒步留給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答案——在喧囂中尋一處寧靜,在風險中練一份從容,讓山野成為我們共同的課堂,而非冒險的賭場。
來源:圖數(sh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