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上海】
魔琺科技正式推出全球首個面向開發者的具身智能3D數字人開放平臺——星云(網址:(https://xingyun3d.com),是目前全球首個滿足高質量、低延時、高并發同時又低成本的3D具身智能開放平臺。星云一經推出,便引發了開發者與產業從業者的大量關注。
一、星云平臺引發具身AI交互革命 現場演示六大應用場景

“未來每一塊屏幕,都將有一個可表達的具身智能體。它能用語言、表情、眼神、手勢、動作,多模態協同地與你真實互動。”發布會現場,魔琺科技創始人柴金祥教授宣布,具身AI交互(Embodied AI Interaction)時刻已經到來。
發布會現場,魔琺科技產品負責人現場展示星云在多終端、多場景下的交互能力,涵蓋政務導辦、家庭陪伴、美食助理、教育輔導等六大場景。
更令人驚艷的是,所有演示設備均搭載低性能芯片,卻能實現絲滑實時交互,充分驗證了魔琺自研AI端渲染技術的高效與普適。
隨后,官方還現場演示了星云平臺的“零代碼創建流程”,展示開發者如何在3分鐘內完成數字人接入,打造屬于自己的具身智能應用。這引起了直播間開發者的彈幕提問:“本地化是需要部署服務器,還是數字人推送到終端?”
魔琺科技給出的答復是:“本地化用SDK驅動數字人,但是對終端的芯片要求非常低。”

長期以來,行業存在一個令從業者頭疼的 “不可能三角”—— 高質量表現、低延遲響應、低成本部署三者難以兼得,任何單一維度的優化都需以犧牲另外兩者為代價。而魔琺科技推出的星云平臺率先解決了這一難題,為商業化和規模化提供了可能。
“作為開發者,選擇平臺優先考慮兩個因素:質量和成本,”現場,一位資深開發者FAY數字人社區負責人郭澤斌也分享了星云平臺的使用體驗,他正在開發一款AI陪伴機器人,“我們是最早做開源3D數字人,用的是游戲引擎,硬件落地成本非常高。魔法星云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魔琺科技的技術負責人、聯合創始人熊興堂表示:“過去中小開發者團隊幾乎不可能做得了3D數字人開發,因為需要美術、引擎技術等各個崗位,團隊非常龐大。星云讓不可能成為了可能。”
二、從業者:星云是行業六邊形戰士

柴金祥在發布會上表示,魔琺星云未來可以出現在任何屏幕場景下,“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機場的服務屏,突然‘活’了過來,會是什么感覺?還有政務大廳、銀行、醫院、機場、商場……以及個人設備:手機、Pad、甚至沉浸式場景中的AR/VR/MR 頭顯。”
而顯示器制造商已經洞察到了魔琺星云帶來的商機,過去幾年,顯示器行業陷入了內卷:分辨率越來越高、價格越來越低,但缺乏真正能撬動應用場景的創新。
深耕LED顯示屏多年的萬屏時代 CEO 黃鍇認為,星云的發布將極大拓寬整個顯示器行業的市場邊界。
“我們作為大屏基座提供商,與多家頭部數字人公司合作。頭部公司產品優秀,但整個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成本高(每路需昂貴GPU),服務不穩定,難以實現7×24小時無差錯服務。數字人能力的局限束縛了行業發展,大家都在低水平重復造輪子。”

他形容星云是“行業中的六邊形戰士”:“有了星云提供的具身智能底層能力,未來行業可以打造廣告一體機、會議一體機,還有銀行、醫院等多種場景。原來是百億市場,未來可以是千億和萬億市場,”
“我們可以提供硬件基礎、渠道資源和資金支持,共同把開發者生態做起來,讓更多開發者做出真正打動用戶的產品。”
“在有了星云平臺,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屏幕上給出更多交互方案。”光嶼智聯 CEO 馮晨則說,在顯示器行業競爭飽和的當下,星云可以與公司正在研發的3D顯示器結合,“對用戶來說,那將是一種超越預期的震撼體驗。”
三、魔琺科技:讓每一塊屏幕活起來

柴金祥在發布會現場宣布:“星云面向全球開發者開放,讓每個開發者都能輕松調用全棧數字人技術能力,去創建3D具身智能體應用。 我們希望全球開發者加入進來,讓每一塊屏幕都能‘活’起來。”
魔琺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國內領先的3D數字人及具身智能技術企業。公司團隊由清華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等機構背景的科學家與工程師組成,核心成員深耕計算機視覺、語音驅動與人機交互十余年。
柴金祥是卡內基?梅隆大學(CMU)AI 與機器人學博士、美國德州 A&M 大學終身教授,更是全球三維 AI 虛擬人領域的開創者 ——2002 年,他就在國際頂級會議 SIGGRAPH 發表全球首篇 “AI 生成 3D 虛擬人動畫” 論文,此后 20 年持續深耕該領域,累計發表 20 篇頂級期刊論文,為星云平臺的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星云不是一個產品,而是讓AI進入物理世界的起點。如果大模型給AI‘大腦’,星云就給它‘身體’。”柴金祥表示,“我們希望它成為基礎設施,讓每個企業和個人都能用上具身智能服務,讓交互回歸自然與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