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政策以及資本等多方的推動下,低空經濟正迎來快速的發展期。值得一提的是,早在 2010 年,國家就提出了 " 低空經濟 " 的相關概念。到今天,從監管到產業,多個行業已經和低空經濟產生了緊密的聯系,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不僅如此,在政策上,近年來國家也在推動低空經濟的落地。2024 年 1 月,《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開始施行;2024 年 3 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 年)》,加快通用航空技術和裝備迭代升級,建設現代化通用航空先進制造業集群,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2024 年,也被業界稱為低空經濟的元年。
作為未來空中交通產業的細分領域,eVTOL 是最熱門的賽道,吸引了包括一批初創型科技企業、傳統汽車和飛機廠商參與。比如巴航、空客、豐田、小鵬等,像紅杉資本、IDG 資本等一線投資機構也紛紛投資 eVTOL 整機賽道。
不過,從今年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來看,行業整體更偏向于理性,尤其是資本的出手更為理性。相比較過往的概念推動,現在更關注技術的驗證以及配套的落地。" 不僅要造好飛行器,更要使其真正‘飛得起、用得好、管得住’ ",云樞智航董事長路強說道。
9 萬家低空企業,多地爭奪 " 低空之城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低空兩個字的企業總共接近 9 萬家,A 股資本市場涉及低空概念的上市公司總共有 434 家,再去細分聚焦,真正涉足低空領域整機、飛行系統等的上市公司有 174 家。
如同 AI、具身智能等熱點概念一樣,在政策等多方的支持下,入局者不斷增多。而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低空經濟融資事件與金額分別下降了 15.2% 和 8%,行業狂奔的同時也更關注實際落地。不過,從整體大方向來看,低空經濟仍在向上走,只是門檻變得更高。IT 桔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低空經濟領域發生融資總額超 75 億元,但 9 月融資金額累計達 49.17 億元。
據中國民航局此前的預測,到 2035 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3.5 萬億元。摩根士丹利預測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規模將在 2040 年達到 1 萬億美元,并于 2050 年攀升至 9 萬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低空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多低政府也開始推出相關政策以及投資入場。去年以來,安徽、深圳、上海等多地相繼出臺文件,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產業扶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5 年 6 月,全國已有 82 個地級市出臺低空經濟相關政策。
在這之中,廣東、江蘇、上海和北京借助經濟和產業鏈優勢,成為低空企業的聚集地,比如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除此之外,安徽近兩年也在大力推動低空產業的落地,并通過城市間的區域優勢,吸引企業入駐。其中,宿州借助區位交通、算力基礎等優勢,在招引低空項目、拓展多元場景、完善基礎設施等方面發力,搭建 " 政產學研金服用 " 融合平臺,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集群集聚。
就在一個月之前,剛成立不久的低空經濟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云樞智航,就獲得了來自安徽云瑞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安徽省宿州市高新區投資平臺為主要出資人)、中信建投資本、合肥產投及產業方安徽長寧人防設備公司近億元人民幣的聯合注資。據悉,資金將重點投向噸級全傾轉旋翼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研發,飛行器總裝試制車間建設,以及生態線業務拓展工作。
《中國低空經濟投融資報告:中國低空經濟投融資地圖(2025) 》指出,當前,我國低空經濟呈現出 " 國家統籌、省級協同、地市執行、區縣落地 " 的治理格局。作者認為,在低空經濟的起步階段,多低政府加碼也是為了率先占據未來的增長點,借助新興產業去推動當地的經濟活力,提升在新賽道的競爭力。
萬里長跑起步階段,常態化飛行是產業閉環的節點
低空經濟雖然市場前景龐大,但就目前的落地商業化來說,仍處于一個探索階段,行業痛點依然尖銳。比如商業閉環難題,太多團隊困在 " 航空級技術 " 和 " 飛行器參數 " 的執念里,前期研發費用難以為繼之外,一些企業單機年運維成本近百萬,營收卻不足 30 萬元。
低空現在到底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在云樞智航總經理傅斐看來," 當下行業仍在萬里長跑的起步階段,萬億規模現在有可能只跑了 20 億、30 億。飛行器還沒有成熟,還沒有常態化飛行,管理空域一系列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善。"
在大眾的視角里,談及低空,更多的概念就是飛行器、適航認證、空管、航線以及場景等,這也是整個低空領域的核心關鍵詞。不過,傅斐則認為,這些只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起點,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產業,必須要實現常態化飛行。" 中間的核心障礙,就是體系化需求與碎片化供給之間的鴻溝,跨越這個鴻溝,不僅需要產品,還需要生態。"
他指出," 生態 " 是低空經濟安全高效運行的根基,而 " 產品 " 是激活低空經濟價值的核心載體,率先在特定領域完成產品驗證,再逐步拓展至更廣泛的場景,推動低空經濟真正走向產業化。
據介紹,云樞智航在產品側的理念為 " 飛得快、載得多、更經濟 ",其與中國兵器愛生集團聯合研制的全傾轉旋翼 eVTOL —— V500E 巡航速度達 250km/h,最大飛行速度達 300km/h,具備 500kg 載重能力。基于經濟性方面的考慮,V500E 采用換電設計。
V500E
至于生態側,傅斐的理解為不單一是為了某家企業或者某種飛行器而服務,而是能夠滿足各類飛行器。為此,除了與產業鏈企業合作之外,云樞智航還提出了 " 地面起降網 " 和 " 統一管控網 "。
" 不單單是運輸的飛行器,還有其它各個公司友商的飛行器,是能夠滿足各類飛行器安全、高效地為大眾提供商業化和常態化的服務支撐環境才能被稱之為生態。我們花大量的精力投入低空可信數據空間的建設,也是為了能夠讓這個行業實現真正的最后一個環節的商業閉環。"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在電池能量密度、動力系統效率等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下,技術上的限制正在減少。對于低空企業來說,產品層面的落地外,核心還是商業化場景的常態化運行。在資金 " 收緊 " 的當下,降本與效率的提升以及生態的建設,仍需要整個低空產業的參與者持續求解。
來源: Barron's 巴倫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