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可以監測健康的智能戒指,正成為科技大佬手上的必備點綴。
它由芬蘭企業 Oura Health 做成爆品。這家 900 多人的公司,過去一年售出約 300 萬枚戒指后,公司估值正逼近 110 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預計募集約 9 億美元,較去年 50 億美元的估值翻倍。
對那些必須走在審美和潮流前列的名人來說,Oura 指環已然成為風格和個性的象征。埃隆 · 馬斯克和馬克 · 庫班公開討論其睡眠監測功能;扎克伯格經常帶在手上;勒布朗 · 詹姆斯不僅是用戶更是投資人;演員佐伊 · 索爾達娜以及國內的演員金世佳等人也是用戶。
有媒體數據顯示,自 2015 年以來,Oura Ring 已售出 550 萬枚,預計 2025 年營收將達到 10 億美元,作為領頭羊占據約 80% 份額。
Oura Ring 4
Oura 很難獨享這份市場。今年,追覓正式推出首款震動 AI 智能戒指 Dreame Ring,平臺售價 2599 元。在它之前,印度品牌 Ultrahuman 在 2024 財年營收達 6400 萬美元并保持盈利。中國品牌 RingConn 則穩居國內銷量榜首,并成功躋身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二,近期還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 + 輪融資。甚至運動品牌銳步都推出一款 Smart Ring,做 " 運動追蹤 " 這一細分賽道。
追覓 Dreame Ring
目前,消費電子大廠中,只有三星推出了智能指環。有消費電子業內人士向硬氪分析過:智能戒指的競爭,有可能將復制智能手表的格局:由創業公司開路,巨頭隨后跑馬圈地。
蘋果下場前這段時間,是智能戒指公司們穩住地位的關鍵期。作為一種有濃烈飾品屬性的產品,砸錢或許不是效率最優的方式。同時具備生意頭腦和審美的創業公司,或許能以更靈巧的姿勢撬動市場。
睡眠監測成核心戰場
當智能戒指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人開始好奇:它和智能手表、手環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直接的差異,來自佩戴體驗。一枚智能戒指的重量通常在 3 – 6 克之間,遠比 40 – 70 克的智能手表或 20 – 50 克的智能手環更輕。長時間佩戴時,這種輕盈感尤為明顯——用戶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手上幾乎沒有負擔。
正因如此,目前大多數智能戒指品牌都將目光投向了睡眠場景。
它不只輕巧,還精準解決了傳統腕戴設備在睡眠場景中的痛點:側睡時不會壓迫手腕,沒有屏幕亮光干擾,加上小巧體積與低功耗設計,續航可達 5 – 10 天,遠超多數智能手表或手環。
Oura 可以說是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在其早期融資文稿中,Oura 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只有不到 5% 的人會定期鍛煉,但超過 95% 的人每晚都需要睡眠。"
從產品介紹來看,Oura Ring 采用高強度鈦合金材質,具備防水性能,重量僅 4 – 6 克,厚度約 3 毫米,外觀幾乎與普通戒指無異,卻內置了多個研究級傳感器——紅外 PPG、溫度傳感器、三軸加速度計等。
這些傳感器能夠實時監測用戶的心率、體溫、呼吸頻率等多項生理數據,再通過復雜算法轉化為直觀的健康評分,涵蓋睡眠質量、活動表現、身體恢復狀態等維度。
這些產品都在尋找睡眠這個場景中的細分需求,例如印度品牌 Ultrahuman,它更側重于分析睡眠與代謝健康之間的關聯,基于夜間數據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改善建議。
中國品牌 RingConn 則主打 " 睡眠呼吸暫停監測 " 功能,宣稱已通過臨床數據驗證,能以接近醫療設備的精度識別呼吸中斷事件。
RingConn 智能戒指
三星推出的 Galaxy Ring 靠配套應用能詳盡分析深度睡眠、血氧、心率和翻身等數據,并借助 AI 生成具象建議——如當深睡下降時,會直接提示 " 建議睡前減少咖啡因 "。
Galaxy Ring
可以看到,智能指環本身并沒有太高的技術門檻。
實際上,可穿戴設備監測睡眠的準確度,一直有爭議。臨床上監測睡眠,要同時監測腦電圖、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口鼻氣流、肢體移動等等,才能形成診斷可用的睡眠圖。可以說,智能戒指這類產品能提供的圖譜仍然單薄。但它能發現睡眠中較為極端的現象,比如嚴重的睡眠障礙、夢游等,部分代替傳統的遠程監測設備。
不同的競爭路徑
當睡眠監測技術不再獨有,智能戒指廠商們猛然發現,僅僅 " 數據堆砌 " 是很難讓用戶買單的。
在硬件監測能力日趨同質的當下,行業的競爭焦點正從 " 測得準 " 轉向 " 讀得懂、用得上 "。
不同廠家的競爭思路不同。企業通過數據解析、醫療認證與生態聯動這三大路徑,試圖構建新的競爭壁壘。
" 設備告訴我睡得不好,但我依然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是大部分用戶的想法。目前,多數智能戒指產品仍停留在提供繁雜的數據圖表,卻未能將其轉化為普通用戶可理解、可執行的個性化改善方案。
Oura 作為行業先行者,其戰略核心是構建 " 硬件 + 訂閱 " 的雙層商業模式。最新數據顯示,Oura 約 20% 的收入來自訂閱服務,這證明了該模式的可行性。
此外,Oura 的野心不止于此,近期它有兩個關鍵動作值得關注:首先是收購 AI 初創公司 Dreamset,這標志著 Oura 正從基礎的數據監測向個性化的睡眠解決方案深化。
其次,Oura 通過收購 Sparta Science 強化其在企業級市場的布局。"Oura for Business" 平臺已服務于美國國防部、Essence Healthcare 等機構客戶。
這些公司也試圖打破醫療合規性的高墻。不同智能戒指幾乎都在宣傳中表示可以實現各種健康監測功能,但絕大多數產品的定位仍是 " 生活方式設備 ",其數據無法作為醫療診斷依據。
國內廠商 RingConn 以 " 設備 + 服務 " 的模式,打開了專業醫療市場的想象空間。目前,RingConn 已通過國家藥監局的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在睡眠障礙管理、遠程患者監測等專業醫療場景中建立了優勢。
在服務深化之外,生態整合正成為智能戒指賽道的另一關鍵競爭維度。有行業分析人士向硬氪指出,戒指這一形態在 AI 硬件中具有獨特優勢——其體積小巧、佩戴無感,且與手部持續接觸,為與其他硬件設備的無縫聯動提供了天然入口。
戒指只是入口,生態連接才是核心價值。這一認知正推動頭部廠商積極布局。
隨著不同生態玩家的涌入,智能戒指的未來定位正變得愈發多元。它既可以是一款獨立的健康監測設備,也可以是個人健康管理的核心樞紐。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款比拼品牌積累的潮品。
來源: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