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旨在為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個人和企業提供平等、便捷、可持續的金融服務。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
然而,普惠金融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如身份識別困難、信用評估體系不完善、金融欺詐風險防控等。
在這一背景下,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和可驗證的LEI(vLEI)通過提供標準化、可驗證的法人身份識別機制,為普惠金融的推廣提供了重要支持。
提高金融身份的可信度
普惠金融的核心挑戰之一是缺乏可信的身份識別機制,尤其是在面向中小企業的場景中,無形中增加了金融機構KYC(了解你的客戶)成本。
為解決這一問題,LEI為中小企業和新興市場企業提供全球認可的身份標識,為金融機構降低KYC成本。并且,在遠程交易中引入vLEI,可確保交易對手身份真實,防止“皮包公司”風險和金融詐騙。
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
中小企業往往因信用數據不足而難以獲得貸款。LEI和vLEI的應用可改善這一狀況:金融機構可通過LEI數據庫獲取企業的注冊信息、所有權結構和歷史交易記錄,提高信用評估效率。vLEI支持供應鏈上的企業身份實時驗證,使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基于貿易數據的融資。
支持數字金融創新
當前,發展普惠金融越來越仰仗安全、高效的技術應用,如在線支付、開放銀行API等。LEI和vLEI可賦能這些創新:LEI提供標準化身份信息,減少國際遠程匯款中的合規障礙;vLEI可作為開放銀行API訪問的信任錨,確保數據共享的安全性。
加強金融監管與合規
普惠金融需要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控制風險。通過LEI數據追蹤企業間的金融關聯,有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vLEI支持監管科技(RegTech)應用,降低中小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
全球法人識別編碼(LEI)和可驗證的LEI(vLEI)通過提供標準化、可驗證的法人身份識別,為普惠金融發展奠定信任基礎。它們不僅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準入門檻,還提升了交易安全性和監管效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全球協作的加強,LEI和vLEI將在推動金融包容性方面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中金金融認證中心(CFCA)作為國內首家、全球第三家vLEI授權發行機構,積極開展LEI落地工作,推動LEI和vLEI在中國廣泛應用,為提升金融數字化水平,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