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至29日,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簡稱“開源鴻蒙”)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開源鴻蒙項目群工作委員會攜手東北大學、天津大學及北京工業大學,相繼舉行開源鴻蒙技術俱樂部成立大會暨系列技術論壇。這一系列活動,不僅標志著開源鴻蒙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深入布局,更展現出其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為構建自主可控的軟件生態、推動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所注入的持續動能。
_20251105135747_891.png)
立足國家戰略,深化產教融合實踐
三校領導在成立大會上一致指出,成立開源鴻蒙技術俱樂部是響應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鍛造自主可控核心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輝表示,俱樂部成立是學校踐行“為國家育英才”使命的具體實踐,他特別提到,東北大學軟件學院在開源鴻蒙6.0 Release版本中代碼貢獻量位居全國高校榜首,并率先開設全國首門國產編程語言課程《倉頡社區軟件工程》,為自主核心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示范。天津大學常務副校長胡文平表示,學校始終秉承“實事求是”的校訓,堅守“興學強國”的使命,通過參與開源社區建設探索產業界與學術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協同育人構建健康、開放、共贏的開源生態。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韓紅桂進一步強調,學校將依托多學科優勢,聯合各方在系統優化與生態拓展等領域協同攻關,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與產業應用落地,助力國家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領域創新發展。
產學研協同,共建萬物智聯數字底座
開源鴻蒙項目群技術指導委員會主席、華為Fellow陳海波在出席活動時指出,過去五年,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組織及產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開源鴻蒙已發展為增速最快的開源社區之一,成為萬物智聯時代的堅實數字底座。他對三所高校在技術貢獻與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扎實成果表示贊賞,并強調俱樂部的成立將為師生構建一個共建共享操作系統技術與人才生態的創新平臺,他期待通過多方持續協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共同促進開源鴻蒙生態的繁榮發展。
系統規劃發展路徑,夯實技術創新與人才基石
各校技術俱樂部制定了系統化的發展路徑。東北大學將深化課程改革與科研創新,其自主研發的軟件智能移植適配技術已實現對倉庫級軟件高達97%的適配成功率,為社區技術共建提供了重要支撐。天津大學計劃從人才培養、科研攻關、產教結合與生態推廣四個方向協同發力,致力于打通學術前沿與產業實踐的壁壘,培育支撐國家戰略的“國之棟梁”,并推動鴻蒙系統在礦用自動化、智慧城市管理等領域應用。北京工業大學則以開源鴻蒙環境下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為核心,通過建設開源軟件系統開發系列課程,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的深度與廣度,為學生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鏈條能力培養體系。
聚焦技術前沿,共繪操作系統創新藍圖
在同期舉行的技術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操作系統創新展開深入探討。陳海波在題為《萬物智聯的操作系統創新之路》報告中系統闡述了四大發展趨勢:智能化成發展主旋律,AI與系統深度協同是關鍵;開源生態正在加速崛起;軟件算法與架構創新成為性能提升的核心;終端設備形態愈發泛在化,需構建統一操作系統底座以適配多設備。各論壇亦展現了多元技術成果,東北大學分享了昇騰NPU加速及倉頡語言實踐,天津大學聚焦AI基礎設施及大內存事務系統等前沿課題,北京工業大學則覆蓋鴻蒙生態建設、泛在智能感知等創新應用,充分彰顯了開源鴻蒙在多元技術領域的融合潛力。
開源鴻蒙項目群工作委員會執行主席章曉峰出席活動并在《創新引領未來·共建鴻蒙世界》報告中進一步指出萬物智聯時代的三大機遇:設備激增但管理割裂,需統一系統實現高效協同;AI技術推動交互變革,智能汽車語音控制占比超50%;AR/VR等新交互方式興起,而多設備生態不共享嚴重增加用戶與開發者負擔。他展示了開源鴻蒙通過統一互聯與軟總線技術實現的跨端分布式能力,并分享了首批應用伙伴在跨平臺框架適配上的重要進展。展望未來,開源鴻蒙將持續深耕AI、具身智能等重點領域,攜手各界開發者共筑生態新篇章。
生態繁榮,持續賦能教育創新與產業發展
經過五年多發展,開源鴻蒙已匯聚70余家共建單位、9500余名共建者,代碼貢獻量超1.3億行,并與全國超100所頭部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了廣泛覆蓋的技術與人才網絡。三所高校俱樂部的集中成立,是開源鴻蒙生態在高等教育領域深度拓展的生動體現,其通過課程改革、科研合作與競賽實踐等多種形式,持續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培養備具國家情懷與國際視野的軟件人才。同時推動開源鴻蒙在核心技術突破與產業落地方面持續進步,為我國基礎軟件生態的自主可控與長期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開源鴻蒙將聯合更多高校持續推進技術發展與生態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