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大數據中心正式公布2025年度課題承擔單位名單。醫渡科技聯合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共同申報的《人工智能輔助醫保醫用耗材分類的可行性研究》與《“一病一檔”建設方案及應用場景研究》2項課題,在激烈評選中雙雙高分中標。
此次的名單公布,恰逢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醫渡科技中標的課題方向,與《實施意見》中“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融合推進深化醫改與數智賦能”的核心要求高度契合。這不僅有力印證了公司在該領域已具備深厚的落地應用能力,更展現出在政策引導下進一步釋放服務效能、拓展應用場景的巨大潛力。


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推動醫保數據治理智能化
2025年6月,國家醫保大數據中心發布4項重大課題面向社會公開征選。在國家醫保局及相關部門積極探索醫保數據應用場景的當下,醫渡科技積極響應,組織創新醫學與真實世界證據部、數據科學團隊,攜手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共同開展課題申報。
中標的2項課題分別聚焦于“醫用耗材智能分類”與“疾病檔案標準化建設”,均為當前醫保改革與醫療數據應用中的熱點與難點,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與實踐價值。醫渡科技在相關領域的深厚積累,將為課題的高質量推進提供重要保障。
●課題一:人工智能輔助醫保醫用耗材分類的可行性研究
本課題致力于利用真實世界數據與智能算法,構建"AI+人工"協同的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評估新模式。研究將基于醫渡科技在第五屆進博會發布的《高價值醫用耗材價值評估和實踐應用報告》,圍繞六大價值維度建立智能化決策支持體系,推動評審決策轉向大數據證據支撐,實現創新價值的精準識別與量化評估。
課題成果將助力于支持目錄準入、支付標準管理、帶量采購等多情景下應用,通過全流程數據驅動的監管模式,助力醫保基金精細化管理和行業生態良性發展。這不僅有利于醫保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升級,更是對"優質優價、創新驅動"產業環境的積極塑造。
●課題二:“一病一檔”建設方案及應用場景研究
本課題聚焦醫療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與疾病全周期管理需求,以構建標準化、結構化、智能化的疾病檔案體系為核心,率先以結直腸癌為切入點開展試點攻關。通過打通多源異構數據鏈路,建立統一數據標準與處理規范,同步研發適配疾病特征智能分析模型,重點驗證"一病一檔"在醫保控費精準施策、診療規范動態優化、醫療質量科學評價及欺詐騙保智能預警等場景的落地效能。
該研究不僅為醫療數據的標準化治理與規模化應用探索技術路徑,更將通過大量、連續、可追溯的疾病數據,為藥品療效追蹤、適應癥擴展評估及疾病從預防、治療到康復的全生命周期高質量循證證據鏈構建,提供堅實的數據底座與方法學支撐,助力醫保數據和醫療健康數據從"資源"向"資產"的價值躍升。
技術沉淀支撐課題攻關,生態協同共促成果轉化
《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需“豐富醫療數據供給,推動‘三醫’協同與跨部門數據共享,完善醫療衛生領域數據標注,促進數據要素合規高效、安全有序互通互聯、強化應用”。
醫渡科技在醫療大數據與AI領域深耕十余年,基于自主研發的YiduCore,公司已累計經授權處理分析了超過60億份醫療記錄,醫院網絡覆蓋全國4000余家醫療機構,覆蓋11.5億患者,沉淀了對上萬種疾病的理解洞察,疾病知識圖譜基本覆蓋所有已知疾病,并在實體腫瘤、血液、眼科、免疫、心血管、內分泌等重點疾病領域形成深度積累。這一體系化能力,正為“三醫”協同與數據互聯提供堅實支撐。
本次課題中標,進一步體現了公司在醫保大數據的數據治理、建模方法學、AI應用能力的卓越實力。未來,醫渡科技將持續深化在醫保大數據、真實世界研究、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布局,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為構建科學、高效、智能的醫保治理新模式持續貢獻科技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