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遇上互聯網,骨感現實遇上豐滿理想!自媒體
2015年被家裝行業稱為其互聯網家裝化改革之路元年。這一年,隨著互聯網家裝服務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傳統家裝行業那信息不對稱、行業不透明、報價虛高、隱形增項多、質量沒保障等一個個令裝修業主叫苦不迭的頑疾似乎得到了解藥。但時至今日,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只有兩成互聯網家裝商被消費者冠以靠譜標簽。顯然,大多數業主對互聯網裝修并不買賬,這是為什么呢?
低價吸引用戶,實則偷換概念,軟裝加價
互聯網家裝大多通過低價優勢打入市場,雷軍投資的互聯網家裝品牌“愛空間”在天貓開店時的定價是不到899元/平米,后來被雷軍砍掉了22%,只剩下699元/平米,創始人陳煒說,“要是沒個0%的毛利率,都不好意思跟小米打招呼。”低價策略極具小米特色。
另一邊,蘑菇裝修則打出“599元/平米,100㎡比小米家裝省1萬”的旗號。與之相對的是,傳統家裝行業的價格則是1500元/平米左右。
號稱解決傳統裝修痛點的互聯網裝修,用戶的體驗遠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很多消費者都表示最后都會有超預算的情況,而且建筑材料單一,選擇少。
據知業內人士稱,互聯網裝修雖然看起來低價,但實際很多并不便宜。因為某些互聯網裝修在計算價格的時候往往不是按照房屋實際測量面積計算,有的是實際測量面積乘以1.25作為實際面積計算;有的是實際測量面積除以0.75作為實際計算面積。就算有的互聯網裝修以實際測量面積來計算價格,但還會額外收取15%的管理費。實際算下來互聯網裝修并不低價,很多互聯網裝修公司都只是在偷換概念。
并且目前,大部分打低價的家裝都會采用類似于“一王三后”的策略,用低價吸引消費,在軟裝配飾等方面獲取利潤。客戶在選擇了較為便宜的硬裝之后,家居配飾方面也不會太在意。
另外,很多互聯網裝修企業以水電改造、木制品改尺寸、涂料改色、主材變更、找平、拆除等方式加價,其結果使結算價遠遠超過預算價。
互聯網家裝現在基本都走低價套路,在這樣的情況下,總是會犧牲家裝的品質和服務。
打出的新概念大多為噱頭,并無實質優勢
互聯網家裝在打開自己市場時,往往會推出很多的新概念,但是后來,這些新概念大多被證明是炒作的噱頭罷了。
被戲稱為小米家裝的愛空間在背后有博洛尼的支持,眾所周知,博洛尼的家具價格昂貴而且質量較好。但是愛空間最終請了博洛尼總監來做硬裝。博洛尼做家具,做軟裝是不錯,做硬裝就有些專業不對口了,這些只能用來蒙騙不知情的用戶了。
互聯網倒逼傳統裝修轉型
受互聯網家裝沖擊,多家龍頭企業集體轉型。業之峰已經在構建F2B2C的電商O2O平臺,通與少數廠家合作、設計大師設計好風格,進行產品搭配后形成主材包,去除多余的中間環節、去中間化成本,以此真正讓利給消費者。
近日,東易日盛攜手天貓向互聯網轉型,同時,深耕建筑裝飾行業20年宏譽家裝,也宣布在成都開啟轉型之路,不僅引進了“3D全景云設計系統”、“智能工地管理系統”在技術與互聯網裝修抗衡。還推出了880和1380兩款適合互聯網時代的超性價比高端家裝產品,并且價格透明,不偷換概念。宣稱880套餐裝修100平米房屋與某互聯網裝修699套餐裝修100平米房屋費用基本一致。
從以上幾家老牌家裝企業的戰略上,我們可以看出每家的轉型方式都不盡相同。從產品到模式,從渠道到管理,從設計到施工,各品牌家裝公司大展拳腳,在各自認為對的方向上,開拓突破。
裝修需落地,豐滿理想遇上骨感現實
互聯網確實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好處,但是價格或者說這種好處絕不是互聯網的單一模式,互聯網需要帶給客戶的絕對不單是更高“性價比”的產品,還有就是更好的客戶體驗。今天,我們看到傳統裝修存在問題,互聯網裝修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客戶得不到更好的體驗,依靠互聯網來解決傳統裝修的的痛點也只是豐滿的理想罷了!
傳統裝修公司在產品、供應鏈、工藝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對互聯網裝修沖擊對于他們來說,只需要利用互聯網打破裝修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性,加強時時溝通,治愈行業頑疾,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而現階段的互聯網裝修還需要在做產品優化、梳理供應鏈、施工工藝改進。不管互聯網裝修概念講得多好,裝修最終是要落地的,在供應鏈管控和施工管理的問題沒有解決之前一切都是空談。都說互聯網裝修風口來了,這個風口只不過是給傳統裝修公司轉型的機遇罷了。對于新興的互聯網裝修而言則是:豬碰上風也會飛,但是風過去摔死的還是豬,因為你還是豬。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