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糯米吃貨節背后的“舌尖”大數據創投
《舌尖上的中國》2一出,再次勾起了國人肚里的饞蟲。從古至今,中國人對吃的追求便遠遠高于對"穿住行"的要求,以詩人蘇東坡為例,他之所以被稱為美食家(換種說法則是吃貨、吃蟲),正是因為每到一地就充分發揮就地取材的牛逼精神,從臨界長江的黃州"東坡肉"到海南蘇東坡之子蘇過創作的"玉糝羹",真正做到了從北吃到南,掃蕩天下美食的氣勢。
而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除了跑遍全國品嘗各地特色美食之外,能在本地城市就能吃遍全國美食精華才是吃貨的終極夢想。
然而對于資深吃貨最苦惱之事莫過于聽聞一家評價頗高的餐廳,欣然赴會卻發現食之乏味,高評價是刷榜、水軍所得;亦或是熟悉的美食吃了千百遍,遍尋不到填補新鮮感、值得嘗試的新餐廳,導致吃貨再也不吃了。
如今大數據已經能解決LBS、金融、O2O甚至醫療,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但何時能解決吃飯這一基本民生國際難題?——依照常理這是與美食相關的互聯網公司最擅長的領域,但擁有最具大數據優勢的百度最近則看好了這一塊,將美食的大數據化發揚光大。
最近百度糯米推出了一個"吃貨節"的活動,在517前后三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廈門5個城市,基于百度大數據每個城市將篩選10個具有當地特色或者大眾吃得較多,比較關注的菜品,再針對每個菜品選擇最地道的top10家餐廳,最主要的是數百道秒殺菜品只售5.17元(只要5.17元喲,你還等什么,還不拿起手機,狂戳百度糯米客戶端……不好意思雞凍了。)。
這等誘惑的優惠條件對吃貨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利,然而在吃貨節背后的數據分析才真正的暗藏玄機,關鍵在于數十份榜單并非人工生成,而是完全依賴大數據,匯集全國吃貨搜索行為后篩選出的"最真實"美食榜。
以北京為例,眾所周知北京鹵煮、爆肚等是土著特色,但基于百度大數據分析出,肉夾饃、刀削面、螺螄粉、牛肉拉面、麻辣燙、麻辣小龍蝦等均有較高的搜索頻次,其中,我這名新東方烹飪美食點評家每周就要貢獻幾十次搜索;而對于上海、西安、成都、廈門等城市的生煎饅頭、肉夾饃、夫妻肺片、海蠣煎等特色美食基于大數據分析排除刷榜、水軍以及個人情感與口味等因素,則得出更加真實的結果。
這最核心解決了用戶在判定美食優劣的主觀因素,通過百度的搜索、團購、地圖、問答等數據獲得的結果指向更加精準客觀,而同步推出的團購活動更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利器。這些看似理性分析背后更多凸顯的是對美食文化的推崇。
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廈門這幾個城市的美食素來以其不同的特色聞名,而經過數據分析后選出的上成特色菜品,經消費者品嘗后將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傳承。待美食的大數據化更加成熟后,讓美食真正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而美食作為一種文化,在每個城市的O2O圖譜將更加清晰。
侃了那么多,吃貨們你們還等什么,5月17日用百度搜索離你近的517活動店,下班后,合上電腦,到店鋪花33.8元點上牛肉拉面等四個菜。吃貨都愛一人點四個菜,在大眾的目光中享受這獨特的美食。北京一帶的吃貨口味粗狂,他們往往加了辣椒還要剝個蒜頭,由臉頰火辣淌下的汗水再補充十足的面湯。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上司和客戶帶來的大部分負能量。
第二阿累(ID:aleishuo)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