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攜手小米等加入支付混戰,仍難奪回霸主地位專欄
在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占了快要86%的市場,如今銀聯已難找回霸主地位。繼Apple Pay、Samsung Pay、華為支付(Huawei Pay)之后,銀聯又聯合小米推出了小米支付(MI Pay)。看似,用手機觸碰式刷卡的美好時代即將來臨。然而不管用戶變換什么品牌的手機,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相當于,鐵打不動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流水一般的手機廠商移動支付。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于銀聯而言,其并沒有真正地擺脫危機。
手機廠商的移動支付難以撼動微信和支付寶
據小米官方微博“MIUI”發布消息稱,中國銀聯于9月1日聯合小米推出小米支付(MI Pay),同時支持銀行卡和公交卡。小米官方還表明,MI Pay第一批產品將支持超出10家銀行的信用卡和借記卡。另外,小米公交卡方面,參加公測的米粉報告已開通深圳、上海兩市,還有4家省市的公交卡、地鐵卡在測試中。
據悉,從公測的實際體驗來說,小米(MI Pay)使用了與蘋果Apple Pay一樣的NFC(近場支付)模式,現在小米5就可以實現該功能。進入小米錢包應用,敲擊契合條件的銀行卡,便會顯現“開通小米閃付卡”的選項。輸入卡號、有效日期和銀行卡所關聯的手機號碼,系統就會向用戶手機發送一個驗證碼,填寫完畢后便能使用銀行卡的小米支付功能。
不過,此前Apple Pay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現在只有大城市的部分商戶支持。因為iPhone5S或之前生產的蘋果手機并不支持NFC功能,據蘋果財報和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現在在中國支持NFC功能的設備大概是1億臺。外加還存在轉化率的問題,Apple Pay在中國真實用戶數量應該少于1億。而微信用戶數量和支付寶用戶數量則分別超出了4億和6億。
其實,Samsung、華為和小米也有著相同的問題,因為這幾家手機廠商近來出售的手機才支持NFC功能,所以現在其支持NFC功能的設備數量也不滿1億。而中國現在有13億手機用戶,在諾基亞以后,還沒有一家手機廠商在華手機市場占比超出30%,并且市場的第一名基本上每年一換。因此,一家手機廠商在華的真實用戶數量基本沒希望超過4億,相當于其移動支付的用戶數量也將在4億之內。總的來說,不管用戶變換什么品牌的手機,都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同于,鐵打不動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流水一般的手機廠商移動支付。
銀聯體制之困難改變,無法真正擺脫危機
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突起,主要依賴線下刷卡業務的銀聯已日益衰敗。日前,在大部分國內一線城市,人們出行只需一部手機就可以暢通無礙,使得刷卡支付變得無足輕重。而與Apple、Samsung、華為和小米們的合作,則成了銀聯運用這種更加安全和新鮮的支付方式來作為自己線下刷卡支付的“唯一希望”。
聯合手機廠商是銀聯在移動支付策略上的一條聰明又無奈之路,其聰明的是銀聯在移動支付匱乏知名度高的產品,Apple Pay等來的恰到好處,不過無奈的是銀聯一邊需要給蘋果、華為和小米付手續費,一邊還要把最可貴的用戶數據和他們分享。
此外,像蘋果和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銀聯”模式,局部用戶還是樂意嘗試的,但是商戶端的“銀聯云閃付POS機”如果鋪設面不夠廣,消費端的活躍性不免會降低。換言之,由于NFC的普及度不高,銀聯依舊沒能真正擺脫危機。
有業內專家指出,這幾年來收單業務尤其是源自支付寶的線上收單手續費本身已經非常少了,從淘寶頁面跳轉網銀進行支付的,都是不需要付手續費,而快捷支付綁定銀行網關的手續費也趨近于零。如果線下也被支付寶完全占領的話,對于銀行的信用卡中心的收單部門或電子銀行部的影響十分巨大,還可能會波及到KPI的考核。
其實,支付寶的策略邏輯是通過特色‘免費’或‘低價’來獲得商戶搶奪市場份額,當其成長為一家實力獨大的平臺,反而坐地起價,以龐大的用戶數量來脅迫各家產業。而從目前的市場地位來看,支付寶是不會輕易轉變的。
除了第三方支付這一強力競爭對手以外,銀聯現在最大的難題來源于其自身。在銀聯內部,體制之困已是不爭的事實,創新項目的確立耗時太長,最快都需要半年的時間。此外,有業內人士分析,在銀聯心中,Visa和萬事達仍然是最大競爭對手,這跟銀聯的本身定位有諸多關聯。不過,Visa、萬事達和銀聯是同類型的產品,而支付寶則是完全不同的套路,這也是將來移動支付真正的套路。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