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的本質是什么?創投
騰訊(HK:00700),本質上是互聯網行業的“伯克希爾”。
這一點,從其成長路徑可見一斑:從封閉抄襲轉向開放合作,利用微信qq平臺作為基礎,一方面發展自營業務(游戲、視頻、廣告、云服務等),另一方面用自營業務的利潤買買買,投資其余互聯網公司,利用自身平臺幫它們導流,成為了最大的互聯網VC。
眾所周知,傳統的產業發展有幾個要素:土地、人力、資金、能源——高大上的企業需要核心區域的土地做辦公樓,加工制造業需要便宜的土地辦工廠;高端產業需要高水平人才,加工制造業需要廉價勞動力;企業都需要資金支持,不管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社會發展需要能源,能源結構的變化會影響區域格局興衰。
互聯網企業則需要一個新的要素,流量入口。流量入口的重要性僅排在人力之后,位于資金、土地和能源之前。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幾大要素里,最重要的人才這一端是開放的,沒有人可以壟斷;資金也到處都是,不缺;土地和能源的重要性又非常低。第二重要的流量入口,則被騰訊、阿里給把持住了,而互聯網又處于大發展期。
歷史上有類似的時刻嗎?
大航海時代初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掌握了海上霸權,隨即帶來了300年的輝煌;
二戰后,石油成為了經濟命脈,美國掌控了石油交易,獲得了世界霸權。
我認為不能僅僅從企業經營層面去看待騰訊,更應該從世界經濟變遷這個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當下僅僅是這個趨勢的開端。
目前騰訊在做什么?拿著流量入口,去低價換取互聯網創業企業的股權。
14年2億美元入股京東,如今變成了100億美元;
14年50億收購盛大文學,組建閱文集團,如今變成了400多億港幣;
13年4.48億美元注資搜狗,如今變成了20億美元;
還有易鑫、眾安等,后邊還有數不完的騰訊系企業等著IPO,每年都會有幾個大案子。世界上還有更暴利的賺錢方式嗎?
騰訊的投資模式更接近于PE,而不是VC,只找那些有較大概率成功的企業,再用流量入口和產業協同給予支持,能使投資對象在幾年內就迅速做大,且成功率超高。
把1塊錢的東西賣給騰訊,借著微信平臺,能變成3塊錢;各業務板塊之間會有協同反應,3塊錢又變成了5塊錢。
現在騰訊的報表利潤,是基本沒有反應這些的,都是騰訊自身的經營利潤。相信未來,投資收益的占比會越來越大,經營收益的占比會越來越小。但投資收益,騰訊肯定會盡量不給做到報表里邊,原因后邊再寫。
騰訊到現在為止,大概是投出去了將近2400億的投資。
如果按照5倍的收益來計算,這些資產現在值1.2萬億,騰訊自身的3.2萬億市值,減去這部分就是2萬億市值,按照今年的700億利潤,動態pe不到30倍,不算貴。
在研究騰訊的時候,我想到了樂視和復星。樂視的生態化反和復星的富足健康快樂,在騰訊這里已經實現了。
樂視和復星天天喊口號,為什么不見騰訊喊口號?因為沒賺錢的總要吆喝兩句,真賺錢是要低調的。
騰訊的本質是什么?看待騰訊有四個層次:
1. 社交和游戲企業
2. 互聯網平臺型企業
3. 以流量換股權的金融控股企業
4. 收創業稅的企業
從1到4越來越不好聽,但利潤卻是越來越厚。騰訊行的是收稅之實,名義上卻是個社交和游戲企業,所謂社交和游戲,是用來掩蓋其收稅的本質。
未來但凡有互聯網初創企業,想要成功,都躲不開騰訊和阿里,沒有騰訊和阿里的扶持便很難成功。給騰訊或阿里股份,換取一個更高的創業成功率,何樂不為?
不僅僅是互聯網,騰訊和阿里的觸角已經伸到了各個行業,但凡政府不限制的行業,都會慢慢成為他們的天下。
收稅有多賺錢?中世紀歐洲有十一稅,教會賺的盆滿缽滿。相信有一天,騰訊的實質利潤會超過80%的國家的財政收入,那可真是富可敵國了。
做企業做到這個份上,已經不僅僅是企業了。所以騰訊最大的風險是什么?政治風險。
所以,騰訊越強大就會越低調,一定不會去宣傳騰訊戰略,一定會盡量避免把投資利潤計入到報表里邊,騰訊的報表pe也會越來越高。
現在大多數人還在盯著騰訊游戲,盯著王者榮耀和吃雞。隨著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騰訊的收稅本質,其市值會迎來新的爆發。
來源| 微信公眾號: 阿爾法工場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