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農民合作社 拓展互聯網金融“進村”新路徑新金融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快速審批秒下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再次強調農村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服務“三農”。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下一步農村金融創新與競爭的重點領域。
然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互聯網金融“進村”存在農村信息基礎設施相對滯后、客戶群體使用習慣尚待培育等難點,使得農村互聯網金融真正扎根落地存在諸多瓶頸,亟待探索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的有效切入口。而經過近十年的長足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已成為農村中最重要的組織化力量,也成為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過程中不得不依托的重要力量。
抓住市場“牛鼻子”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達179.4萬家,實有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44.4%,從而基本囊括了農村中的生產能手、技術能手、經營能手和市場能手等農業精英人群,這些是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目標群體。
在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市場化進程中,農民合作組織作為“龍身”,發揮了“龍頭”與“龍尾”、農民與市場有效對接的關鍵作用。抓住農民合作社,就抓住了農村微觀市場主體的“牛鼻子”。
因此,以農民合作社為依托,可以大幅降低互聯網金融的推廣成本和營銷成本,更可獲取組織平臺與技術平臺的協同效應。
發揮平臺協同效應
互聯網作為技術平臺,農民合作社作為組織平臺,均可有效破解傳統農村金融模式的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瓶頸問題,對農村金融的未來競爭有重要意義。
第一,通過互聯網技術,依托農民合作社和產業化鏈條,可以實現小額貸款的批量化、集成化、流程化,取得規模經濟。第二,與規模經濟相對應的,利用互聯網的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等技術優勢,有效降低業務拓展的成本,即在不顯著增加農村物理網點、人力、物力成本的前提下,提供多樣化、廣覆蓋、高滲透的金融服務。第三,不論是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發掘更精準、真實的信用信息,還是利用農民合作社、產業鏈上下游的經濟紐帶形成激勵約束機制,均有利于農村金融機構有效控制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顯而易見,若把互聯網金融和農民組織化有機結合,則可以進一步取得上述擴規模、降成本、控風險等方面的協同效應,從而成為互聯網金融探索“進村”路徑的重要切入口。
拓展業務新“藍海”
依托農民合作社,農村互聯網金融拓展新“藍海”空間應主要集中于如下幾個領域:
借力合作社推進基礎金融,鑄造通道優勢。在互聯網時代,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相當于支持實體經濟運行的金融高速公路,對提升經濟活力有重要作用。農村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持續提升支付結算等基礎金融服務水平和效率,不斷提高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和可得性,鑄造現代金融通道優勢。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應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特點,推進合作社內部生產銷售管理、股金分紅、支付結算等等的電子化,另一方面,利用合作社組織平臺建設功能多樣化的金融便民服務點,布設互聯網金融終端,積極引導農村居民使用互聯網金融。
依托農民合作社搭建農村電商平臺。經過多年發展,農民合作社業已成為踐行生態農業、提供綠色產品的重要市場主體,并逐步進入品牌化階段。農金機構要依托各地農民合作社,特別是規范化程度較高的優質合作社,探索構建具有堅實產業基礎的電商平臺,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村生產性金融和消費性金融的發展。同時可通過電商平臺和支付結算通道不斷獲取信用信息數據,促進生產信用、消費信用、交易信用和金融信用之間的良性互動,構建農村金融服務生態圈。
深度推進產業鏈金融。“鏈”式拓展是農業產業化背景下農村金融拓展空間的重要路徑。農民合作組織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組織鏈條,也是產業鏈金融發展的重要抓手,互聯網金融具有高滲透性,依托農民合作社將在農業產業鏈中進一步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除了為現代農業提供金融支持外,農村互聯網金融還要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拓展、延伸、豐富產業鏈條,推動形成網狀經濟,從而牢牢抓住產業基礎,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拓展農村理財(注冊領紅包)等新型服務。當前,農村金融風險問題不容小覷,而打擊非法集資應疏堵結合,通過正規金融創新,引導農村資金流入正規渠道,是化解農村金融風險問題的治本之策。因此,農村金融機構應依托農民合作社,研發、營銷符合社員需求的定制化理財產品,暢通農村資金流動融通的完整回路,打造農村金融活水源頭。
提升農村金融主體信用價值。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直觀來看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品,本質原因還是農村信用體系不完善、信用能力不足。互聯網金融綜合利用各類信息數據,并有效利用合作社內部數據進行交叉驗證,擺脫對抵押擔保品的過度依賴問題,讓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真正發揮金融作用。
引導新型合作金融發展。目前來看,合作金融仍是農村金融體系的短板,也是農民合作社“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的重點與難點。今年3月23日,中國農業銀行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推進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是重要的合作內容。這啟發我們進一步思考,農村金融機構要利用互聯網技術有力支持新型合作金融的發展,提供開戶結算、資金托管、渠道支持、信貸融資、信息技術支撐、財務顧問等一攬子綜合性金融服務。某種意義上而言,這將成為農村互聯網金融深度契入“三農”金融領域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
【來源:王東賓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