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新消費
    2022
    07/31
    19:08
    金錯刀
    分享
    評論

    來源:金錯刀    

    互聯網電商的陣營里,又倒下一員大將。

    7月27日,主打社區生鮮的每日優鮮,關閉“極速達”業務,第二天網上就流傳著一條15分半的會議錄音,約700位員工被通知結束工作,公司原地解散。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一年收入超70億的上市公司,說沒就沒了,網友在微博發出評論:“上市公司都能原地解散,資本市場可太精彩了。”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其實在今年三月,每日優鮮就已經開始大面積裁員,原本2000多人,剩下不足900人,供應商也經常登門討債。

    曾經的每日優鮮,半小時就能把生鮮送到家門口,受到很多一線城市白領的喜愛,用戶數超3000萬,8年里拿到了超110億的融資。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但隨著連年虧損,總是得不到回報的投資人逐漸對它失去了信心。

    每日優鮮也逐漸陷入缺錢、缺貨、缺用戶的死亡循環。

    開1500家倉庫,攢3100萬用戶,全跑了

    早期的每日優鮮,是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它有個特點:有的是錢和能力,但就是搞不定用戶。

    創始人徐正是數學天才,15歲就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的少年班;賣貨靠的是營銷大神許曉輝,曾擔任凡客誠品、獵豹移動的副總裁;公司里有一群做過生鮮、農業的高管,每件事都有專業牛人操盤。

    這些人在開拓業務上不遺余力,當年的徐正,經常趴在辦公桌上做“數學題”,研究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產品送到用戶手里。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很快,他就有了答案:前置倉。

    簡單解釋一下,前置倉就是個300平左右的小倉庫,用戶在每日優鮮APP下單,快遞員直接從前置倉配貨。因為距離在3公里以內,送達時間能縮短到最快30分鐘。

    圖源:中國企業家雜志,鄧攀

    圖源:中國企業家雜志,鄧攀

    每日優鮮把徐正算出來的方法在全國實踐,到2019年,一共開了1500家前置倉,用戶下單后,看一集電視劇的功夫,東西就到了。

    但對每日優鮮來說,前置倉就意味著高成本。

    一般倉庫只要付房租就行,生鮮前置倉還要有冷柜,24小時開空調,一個站點一年電費就得要20多萬,倉庫越多就越燒錢。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在服務用戶和賺錢之間,每日優鮮選擇了后者。

    要盈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顧一切增加用戶數量。

    為此每日優鮮瘋狂砸錢營銷,最多時一年砸了8個億。

    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用戶,每日優鮮至少要激發6次下單,這需要平臺不停地打折、發優惠券,力度最大的優惠券是“99元減80”,因此算下來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至少是200元。

    一番操作猛如虎,每日優鮮的用戶數,迅速達到了3100萬,2020年的有效訂單量超6510萬。

    一位每日優鮮的前員工說:“2021年,上海300平方米的前置倉月平均成本4萬元左右,客單價在40-50元,一天就能入賬四五萬。”

    但事實證明,花錢補貼是最不討好的盈利方式,不僅投入高,粉絲粘性還極低,運營成本往往超出預期,口碑很難維持。

    開源不行那就節流,每日優鮮開始收縮戰線。

    為降低虧損和經營難度,每日優鮮迅速關掉了一部分前置倉,到2021年自有前置倉只剩631個。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凌亂空曠的前置倉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剩下的前置倉依然是虧的。

    每日優鮮想出了轉移虧損的新方法:加盟。

    2019年下半年開始,每日優鮮推出“微倉”玩法,打出“0元當老板”的口號,將一些閑置的前置倉承包給個人,只要交5-10萬元的保障金,就能當店長,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但這種把虧損轉嫁給加盟商家的方式,不僅沒有止損,還更加敗壞了每日優鮮自己的名聲。

    因為很多微倉,訂單不超100時,收入不足無法盈利;訂單超100個后,配送、分揀各環節的成本又太高,還是得賠錢。

    為了控制單量,有人開始囤貨、壓貨;為壓成本,還有人把空調關了,給冷柜斷電,導致食品加快腐敗。

    這直接帶來購物體驗下降,有顧客收到了變味的隔夜肉、爛心的蘋果,長毛的葡萄,嚴重時,一整包蔬菜有一小半是爛的。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用戶評價急速下滑,很多原本的老用戶都脫粉了。

    拖欠24億貨款,被逼瘋的供應商,集體斷供

    如果只是加盟倉品質難以保證,自然不至于讓粉絲數從3100萬降到500萬。

    更大的問題是,自2021年起,每日優鮮就明顯缺東少西,供應商關系越來越差。

    最初的每日優鮮,高端水果來自佳沃,中國最大的水果公司。佳沃的藍莓、奇異果、車厘子,賣一個火一個。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截至2020年,每日優鮮與超過2300家供應商有過合作。

    而到了2021年,它的網紅水果越來越少,到2022年后,車厘子、藍莓都陸續消失在了水果分類頁面。

    其實從2018年起,每日優鮮跟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就異常緊張,很多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都不跟它玩了。

    因為入駐每日優鮮,想賺錢實在太難。

    作為一家幾乎沒有門店,也沒有社交平臺依靠的生鮮平臺,每日優鮮只能靠補貼吸引用戶,因此經常提供秒殺產品,第二件零元等優惠活動。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那就從豬身上薅。

    本來就沒有多少盈利空間的蔬果商,就扛起了低價引流的重任。

    深圳的一家供應商告訴記者,每日優鮮經常會提出低于市場價銷售的要求,但供應商自身還有運營成本,所以他和很多生鮮平臺都有合作,唯獨不敢和每日優鮮合作。

    前半場的商家之所以愿意入駐,是因為每日優鮮訂單量大,能圖個穩定。

    但沒過多久,這種安穩就被打破了,一些商家開始被有規律的拖欠貨款。

    圖源:黑貓投訴

    圖源:黑貓投訴

    一開始是兌付時間的不斷延長,從2018年的40天到2020年的72天。可到了2021年時,很多人都已經被欠了一年多的錢。

    堅持供貨,要忍耐長時間的拖欠;可一旦停止合作,貨款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到賬,因此每日優鮮的供應商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忍氣吞聲,要么告上法庭。

    一位被欠了100多萬的水產供應商透露,面對欠款維權,每日優鮮經常踢皮球:“我找了采購,采購讓我找北京總部,北京總部理也不理,說不行你就起訴去吧。”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有人找來了每日優鮮上市前的招股書,發現自2018年起,每日優鮮在連續3年拖欠供應商貨款高達24億元。

    為了維護平臺的聲譽,每日優鮮經常會要求供應商撤訴,簽署保密協議,約定時間分期兌付,以求消息封鎖。

    但很快,紙就包不住火了。

    今年3月,一些被拖欠一兩年的商戶開始了集體維權,就連原本還想堅持一下的忠實伙伴也無奈斷供,來到每日優鮮的北京總部維權。

    供應商維權現場,圖源:新消費日報

    供應商維權現場,圖源:新消費日報

    到“原地解散”之前,每日優鮮的供應商,能跑的都跑了。

    為了維持所剩無幾的供應,每日優鮮的優惠力度降低了,用戶購買的積極性也下降了,轉而到別的平臺下單。

    每日優鮮陷入了嚴重的惡性循環,直到崩盤的到來。

    8年燒百億,每日優鮮的氧氣管是被自己拔的

    表面來看,每日優鮮解散,是因為沒錢。

    2018至2020的三年間,每日優鮮累計虧損107.87億元。

    人去樓空的每日優鮮,舊總部一片狼藉。圖源:時代財經

    人去樓空的每日優鮮,舊總部一片狼藉。圖源:時代財經

    比起沒錢,概念多、難落地,才是它最大的問題。

    早期的每日優鮮,憑著優質的網紅水果,和快捷的送貨服務,讓國內各大金主搶著投資,在北京開出第一個前置倉時,騰訊就帶頭給了它1000萬。

    此后8年,每日優鮮什么火就做什么,就算是一直虧損,還是拿到了百億融資。

    對此,同行盒馬創始人侯毅都公開發聲,每日優鮮就是做給投資人看的:“如果不燒錢、不補貼,無法獲得足夠的流量與用戶黏性,這更多是一種‘to VC’的模式。”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這種聲音早已有之,卻根本沒有點醒每日優鮮,這讓它在早期融資越野,后面搞錢越難。

    比如它在2017到2018年做了兩個子項目,雖然踩中風口,卻都高開低走,慘淡收場。

    2017年,每日優鮮推出“便利購”,把無人貨架擺進了辦公室,產品對接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很快就得到了2億元融資。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但便利購一臺機器只能服務約100人,因為距離近,也幾乎沒人囤貨湊單,一天賣不了多少東西,卻要理貨兩次,根本沒辦法回本,只維持了約1年,就開始大面積裁撤,逐漸銷聲匿跡。

    雖然敗了,但勇追風口的姿勢還是緊緊拿捏著投資人。

    2018年,每日優鮮又推出了社交電商項目“每日一淘”和“每日拼拼”。

    憑著裂變玩法,每日一淘剛上線3個月,會員數就超15萬,到第4個月時月流水已經破億,這讓每日優鮮又融到了4.5億。

    這樣的漲粉速度,靠的是拉人頭,打傳銷的擦邊球。

    比如每日拼拼的升級玩法,主張“讓2000人每人每周買50元商品,你一個月就收入96000元。”

    燒光百億!眾叛親離的每日優鮮,被誰拔了氧氣管?

    很快,美日拼拼就受到用戶和監管部門的雙面夾擊,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了。

    主營業務不賺錢,子公司也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落地就死,上百億融資就像進了無底洞,每日優鮮對金主們越來越難以交代。

    突破不了獲客難、成本高的困境,最終失去生存能力。

    現在每日優鮮不僅沒錢,還拖著一屁股爛債。

    勞動仲裁大廳的維權供應商,圖源:新熵

    勞動仲裁大廳的維權供應商,圖源:新熵

    在人去樓空的情況下,創始人徐正只能用“我沒跑路”來穩住追債的供應商,被網友吐槽,到這一步了還在騙人。

    7月29日,徐正在媒體面前發聲:“我一直在國內,說我跑路的人太惡毒了,而且每日優鮮的高管都在北京。”

    每日優鮮官網也發布聲明,盡一切努力維持次日送達業務、智能生鮮和零售云的正常運營。

    但此時的聲明,就算嘶吼得再響亮,也是蒼白無力。

    連年虧損的現實之下,任何承諾都能被擊個粉碎。

    互聯網電商的陣營里,又倒下一員大將。

    7月27日,主打社區生鮮的每日優鮮,關閉“極速達”業務,第二天網上就流傳著一條15分半的會議錄音,約700位員工被通知結束工作,公司原地解散。

    一年收入超70億的上市公司,說沒就沒了,網友在微博發出評論:“上市公司都能原地解散,資本市場可太精彩了。”

    其實在今年三月,每日優鮮就已經開始大面積裁員,原本2000多人,剩下不足900人,供應商也經常登門討債。

    曾經的每日優鮮,半小時就能把生鮮送到家門口,受到很多一線城市白領的喜愛,用戶數超3000萬,8年里拿到了超110億的融資。

    但隨著連年虧損,總是得不到回報的投資人逐漸對它失去了信心。

    每日優鮮也逐漸陷入缺錢、缺貨、缺用戶的死亡循環。

    開1500家倉庫,

    攢3100萬用戶,全跑了

    早期的每日優鮮,是個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它有個特點:有的是錢和能力,但就是搞不定用戶。

    創始人徐正是數學天才,15歲就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的少年班;賣貨靠的是營銷大神許曉輝,曾擔任凡客誠品、獵豹移動的副總裁;公司里有一群做過生鮮、農業的高管,每件事都有專業牛人操盤。

    這些人在開拓業務上不遺余力,當年的徐正,經常趴在辦公桌上做“數學題”,研究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把產品送到用戶手里。

    很快,他就有了答案:前置倉。

    簡單解釋一下,前置倉就是個300平左右的小倉庫,用戶在每日優鮮APP下單,快遞員直接從前置倉配貨。因為距離在3公里以內,送達時間能縮短到最快30分鐘。

    圖源:中國企業家雜志,鄧攀

    每日優鮮把徐正算出來的方法在全國實踐,到2019年,一共開了1500家前置倉,用戶下單后,看一集電視劇的功夫,東西就到了。

    但對每日優鮮來說,前置倉就意味著高成本。

    一般倉庫只要付房租就行,生鮮前置倉還要有冷柜,24小時開空調,一個站點一年電費就得要20多萬,倉庫越多就越燒錢。

    在服務用戶和賺錢之間,每日優鮮選擇了后者。

    要盈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顧一切增加用戶數量。

    為此每日優鮮瘋狂砸錢營銷,最多時一年砸了8個億。

    有業內人士透露,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用戶,每日優鮮至少要激發6次下單,這需要平臺不停地打折、發優惠券,力度最大的優惠券是“99元減80”,因此算下來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至少是200元。

    一番操作猛如虎,每日優鮮的用戶數,迅速達到了3100萬,2020年的有效訂單量超6510萬。

    一位每日優鮮的前員工說:“2021年,上海300平方米的前置倉月平均成本4萬元左右,客單價在40-50元,一天就能入賬四五萬。”

    但事實證明,花錢補貼是最不討好的盈利方式,不僅投入高,粉絲粘性還極低,運營成本往往超出預期,口碑很難維持。

    開源不行那就節流,每日優鮮開始收縮戰線。

    為降低虧損和經營難度,每日優鮮迅速關掉了一部分前置倉,到2021年自有前置倉只剩631個。

    凌亂空曠的前置倉

    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剩下的前置倉依然是虧的。

    每日優鮮想出了轉移虧損的新方法:加盟。

    2019年下半年開始,每日優鮮推出“微倉”玩法,打出“0元當老板”的口號,將一些閑置的前置倉承包給個人,只要交5-10萬元的保障金,就能當店長,

    但這種把虧損轉嫁給加盟商家的方式,不僅沒有止損,還更加敗壞了每日優鮮自己的名聲。

    因為很多微倉,訂單不超100時,收入不足無法盈利;訂單超100個后,配送、分揀各環節的成本又太高,還是得賠錢。

    為了控制單量,有人開始囤貨、壓貨;為壓成本,還有人把空調關了,給冷柜斷電,導致食品加快腐敗。

    這直接帶來購物體驗下降,有顧客收到了變味的隔夜肉、爛心的蘋果,長毛的葡萄,嚴重時,一整包蔬菜有一小半是爛的。

    用戶評價急速下滑,很多原本的老用戶都脫粉了。

    拖欠24億貨款,

    被逼瘋的供應商,集體斷供

    如果只是加盟倉品質難以保證,自然不至于讓粉絲數從3100萬降到500萬。

    更大的問題是,自2021年起,每日優鮮就明顯缺東少西,供應商關系越來越差。

    最初的每日優鮮,高端水果來自佳沃,中國最大的水果公司。佳沃的藍莓、奇異果、車厘子,賣一個火一個。

    截至2020年,每日優鮮與超過2300家供應商有過合作。

    而到了2021年,它的網紅水果越來越少,到2022年后,車厘子、藍莓都陸續消失在了水果分類頁面。

    其實從2018年起,每日優鮮跟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就異常緊張,很多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都不跟它玩了。

    因為入駐每日優鮮,想賺錢實在太難。

    作為一家幾乎沒有門店,也沒有社交平臺依靠的生鮮平臺,每日優鮮只能靠補貼吸引用戶,因此經常提供秒殺產品,第二件零元等優惠活動。

    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那就從豬身上薅。

    本來就沒有多少盈利空間的蔬果商,就扛起了低價引流的重任。

    深圳的一家供應商告訴記者,每日優鮮經常會提出低于市場價銷售的要求,但供應商自身還有運營成本,所以他和很多生鮮平臺都有合作,唯獨不敢和每日優鮮合作。

    前半場的商家之所以愿意入駐,是因為每日優鮮訂單量大,能圖個穩定。

    但沒過多久,這種安穩就被打破了,一些商家開始被有規律的拖欠貨款。

    圖源:黑貓投訴

    一開始是兌付時間的不斷延長,從2018年的40天到2020年的72天。可到了2021年時,很多人都已經被欠了一年多的錢。

    堅持供貨,要忍耐長時間的拖欠;可一旦停止合作,貨款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到賬,因此每日優鮮的供應商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忍氣吞聲,要么告上法庭。

    一位被欠了100多萬的水產供應商透露,面對欠款維權,每日優鮮經常踢皮球:“我找了采購,采購讓我找北京總部,北京總部理也不理,說不行你就起訴去吧。”

    有人找來了每日優鮮上市前的招股書,發現自2018年起,每日優鮮在連續3年拖欠供應商貨款高達24億元。

    為了維護平臺的聲譽,每日優鮮經常會要求供應商撤訴,簽署保密協議,約定時間分期兌付,以求消息封鎖。

    但很快,紙就包不住火了。

    今年3月,一些被拖欠一兩年的商戶開始了集體維權,就連原本還想堅持一下的忠實伙伴也無奈斷供,來到每日優鮮的北京總部維權。

    供應商維權現場,圖源:新消費日報

    到“原地解散”之前,每日優鮮的供應商,能跑的都跑了。

    為了維持所剩無幾的供應,每日優鮮的優惠力度降低了,用戶購買的積極性也下降了,轉而到別的平臺下單。

    每日優鮮陷入了嚴重的惡性循環,直到崩盤的到來。

    8年燒百億,

    每日優鮮的氧氣管是被自己拔的

    表面來看,每日優鮮解散,是因為沒錢。

    2018至2020的三年間,每日優鮮累計虧損107.87億元。

    人去樓空的每日優鮮,舊總部一片狼藉。圖源:時代財經

    比起沒錢,概念多、難落地,才是它最大的問題。

    早期的每日優鮮,憑著優質的網紅水果,和快捷的送貨服務,讓國內各大金主搶著投資,在北京開出第一個前置倉時,騰訊就帶頭給了它1000萬。

    此后8年,每日優鮮什么火就做什么,就算是一直虧損,還是拿到了百億融資。

    對此,同行盒馬創始人侯毅都公開發聲,每日優鮮就是做給投資人看的:“如果不燒錢、不補貼,無法獲得足夠的流量與用戶黏性,這更多是一種‘to VC’的模式。”

    這種聲音早已有之,卻根本沒有點醒每日優鮮,這讓它在早期融資越野,后面搞錢越難。

    比如它在2017到2018年做了兩個子項目,雖然踩中風口,卻都高開低走,慘淡收場。

    2017年,每日優鮮推出“便利購”,把無人貨架擺進了辦公室,產品對接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很快就得到了2億元融資。

    但便利購一臺機器只能服務約100人,因為距離近,也幾乎沒人囤貨湊單,一天賣不了多少東西,卻要理貨兩次,根本沒辦法回本,只維持了約1年,就開始大面積裁撤,逐漸銷聲匿跡。

    雖然敗了,但勇追風口的姿勢還是緊緊拿捏著投資人。

    2018年,每日優鮮又推出了社交電商項目“每日一淘”和“每日拼拼”。

    憑著裂變玩法,每日一淘剛上線3個月,會員數就超15萬,到第4個月時月流水已經破億,這讓每日優鮮又融到了4.5億。

    這樣的漲粉速度,靠的是拉人頭,打傳銷的擦邊球。

    比如每日拼拼的升級玩法,主張“讓2000人每人每周買50元商品,你一個月就收入96000元。”

    很快,美日拼拼就受到用戶和監管部門的雙面夾擊,從各大應用商店下架了。

    主營業務不賺錢,子公司也只停留在概念階段,落地就死,上百億融資就像進了無底洞,每日優鮮對金主們越來越難以交代。

    突破不了獲客難、成本高的困境,最終失去生存能力。

    現在每日優鮮不僅沒錢,還拖著一屁股爛債。

    勞動仲裁大廳的維權供應商,圖源:新熵

    在人去樓空的情況下,創始人徐正只能用“我沒跑路”來穩住追債的供應商,被網友吐槽,到這一步了還在騙人。

    7月29日,徐正在媒體面前發聲:“我一直在國內,說我跑路的人太惡毒了,而且每日優鮮的高管都在北京。”

    每日優鮮官網也發布聲明,盡一切努力維持次日送達業務、智能生鮮和零售云的正常運營。

    但此時的聲明,就算嘶吼得再響亮,也是蒼白無力。

    連年虧損的現實之下,任何承諾都能被擊個粉碎。

    參考資料:

    新浪科技.《欠薪、裁員、賒賬,每日優鮮還能撐多久?》

    南方周末.《每日優鮮:八年虧掉百億,前置倉長不出新模式》

    投資界.《80后中科大校友,剛剛IPO敲鐘:每日優鮮市值200億》

    每日人物社.《站點走空,門店緊閉,每日優鮮突然“解散”,922人度過漫長黑夜》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互聯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9 月 9 日,阿維塔 11 鴻蒙版全國上市品鑒會暨交付儀式 - 上海站正式開啟。新車上市僅 15 天,即正式開啟全國用戶交付。
    快訊
    據外媒 insideevs 當地時間 16 日報道,梅賽德斯 - 奔馳 CEO 康林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奔馳不會跟隨特斯拉的定價策略 —— 依市場而調整的浮動價格機制。
    每日快訊
    今年 5 月 9 日,在全球擁有超過 10 億用戶的職場社交平臺領英宣布,中國本土化求職 App 領英職場將于 2023 年 8 月 9 日起正式停服,也就是說該 App 今天起停止服務,包括移動端 App、桌面端網站和微信小...
    每日快訊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驚人的轉變。2023 年第一季度,中國整體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滑 5%。然而,根據 Counterpoint 的中國智能手機季度報告,入門級細分市場(批發價低于 150 美元)在本季度同比...
    每日快訊
    阿里巴巴 CEO 張勇宣布啟動 "1+6+N" 組織變革后,淘寶天貓正在經歷新一輪調整。以下為調整細節:
    每日快訊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看| 国产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一区内射最近更新|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 国产经典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无码人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凸凹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