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落地 離不開通信行業助力自媒體
對于“互聯網+”如何落地對這個話題,我之前在文章中已經說過多次。但是有一個非常需要注意的點在里面,那就是企業探索再多的互聯網轉型之道,在整體聯網環境沒能解決的情況下,各種“互聯網+”解決方案的具體實施與操作都無限趨近于零。尤其在農村電商、新農村建設等領域,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非常重要,已經成為“互聯網+”能否順利落地農村的首要因素。
這種大環境上的互聯網因素缺失,一方面與國家的整體發展戰略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資本、企業以及各地政府的推動有關。但是沒有各地政府的推動與助力,僅憑淘寶、京東等企業的“下鄉刷墻”的面子工程是得不到實際性進展的。因此,“互聯網+”的基礎環境建設并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事,而是從官方到民間所有相關單位都有義務協同推進這個過程。具體應該怎么做?近期中國電信與廣東省政府的戰略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互聯網+”與傳統企業融合須先具備互聯網環境
10月23日下午,廣東省政府與中國電信集團在廣州簽署的是《加快“十三五”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顯然,廣東省政府認識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更認識到了要想實現全民信息化,就必須先做互聯網環境的基礎建設。一方面企業的商業模式要在傳統企業領域驗證,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想進一步實施“互聯網+”與企業的融合,都不能缺少聯網基因。“互聯網+”要與傳統企業乃至政府管理相融合,必須先具備互聯網環境才行。
從“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到現在,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各地政府及企業在推動其發展的過程當中,都認識到了互聯網基礎建設的重要性。要想推動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轉型,沒有配套的聯網環境是決然不行的。而要做好互聯網環境建設,也必須要尋找一個得力的合作伙伴來具體操作。廣東政府之所以要選擇與廣東電信合作,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廣東電信的體量大,服務用戶超過6600萬,具有非常成熟的寬帶工程實施經驗;廣東電信的互聯網業務更多,尤其是IPTV業務具備高清、協同的特點,是目前廣東地區領先的互動電視服務提供商,可以為客廳經濟及智慧家庭的實施提供更多的助力,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連接C端最終用戶;中國電信的寬帶技術更強,網速已經實現世界第二,同時也是全球首個基于對稱型10 G-PON技術的FTTH千兆寬帶提供者,中國電信國際出口帶寬達到3040G,占全國出口總帶寬的64%,服務服務全球1000多家知名跨國企業及眾多中小企業。
通信行業與政府雙管齊下才能進一步推動互聯網基礎建設
當前,全國各地都伴隨著“互聯網+”的行動計劃以及“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執行方案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可以說,各地都進入了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廣東省長朱小丹認為,廣東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設尤其是推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民生事業、公共服務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潛力、保障改善民生服務的必然要求。”
不只是廣東,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今天,全國各地區都有這個需求。如果各地政府都能夠與三家通信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對于進一步完善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都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展通信企業在各地的發展空間。這不是簡單的1+1>2的邏輯,而是1+1之后,可以影響及帶動更多的1+1,以此來推動全國的互聯網基礎建設工作。因此,廣東政府與中國電信的這次戰略合作,是應該推而廣之的。
“互聯網+”的進一步落地離不開通信行業的助力
對于通信行業而言,無論與哪個地方政府戰略合作,都能與其共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并能進一步推動各地的濟轉型升級和社會事業發展。同時,共同推進高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互聯網+”在現代農業、智能制造、商貿流通、政務服務、惠民服務、創業創新等領域的應用水平,這也應該是各地政府與通信行業的己任。是以,“互聯網+”的落地與執行,是離不開通信行業助力的。
不得不提的是,這其中的難點在于不可能實現全國各地同時普及互聯網,因為區域的經濟環境、用戶需求以及地理位置等決定了基礎建設的難易程度與先后。這就要求互聯網環境建設與地區發展有機結合,就如中國的經濟建設一樣,讓一部分地區先實現互聯網環境普及,發展起來以后再帶動及輻射周邊區域的信息化建設。從這個角度上,通信行業的三大運營商更應該主動出擊,畢竟他們身上肩負著推動社會進步的使命。
末尾,再多說幾句。個人認為中國南北方的區域的差別,體現在人性上就在于北方重格局而南方更務實。政府也是如此,在其他各地還在聯系百度、阿里、騰訊等各企業探討交流智慧城市、互聯網+、工業4.0等的解決方案的時候,廣東政府則是率先聯系中國電信投入到互聯網基礎環境的建設中,這是非常值得學習與推崇的。
事實上,互聯網基礎環境的建設就如“要想富,先修路”這句80年代典型口號中的那條路。只有先將路理順了,才能有更多的經濟貿易往來走進來走出去,不是嗎?
【王吉偉,傳統企業走出的自媒體人,專欄作者,評論人。關注電商、O2O、企業轉型、互聯網+、新媒體、大數據、智能家居、物聯網等領域。 微信:mcjave,微信公號:王吉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