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進軍泰國,是否會掀起東南亞投資大戰?金融
早前就嗅到東南亞互聯網商機的一位網游人士曾經說過:對于東南亞市場,牌局剛開,形勢正好!高瞻遠矚、提早布局,在當地贏得一手好牌不是難事。伴隨著支付寶頻頻進軍東南亞,國內互聯網行業在面臨紅利縮減及如何突破天花板的需求下,高手們是否會轉場海東南亞,在異國他鄉掀起一場腥風細雨?
支付寶在東南亞市場繼續進軍。繼2015年9月螞蟻金服以6.8億美元收購印度支付寶Paytm 20%股份后,今天,螞蟻金服與泰國支付企業Ascend Money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螞蟻金服宣布將對Ascend Money展開戰略投資,未來5年內,他們聯手打造的電子錢包,可以服務泰國一半以上的互聯網用戶。
為何選擇東南亞?
東南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該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東帝汶,人口約5.6億。
此前,除了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Lazada,阿里巴巴在泰國似乎并無其他大動作。而近來支付寶布局海外市場,近年來為何頻頻青睞印度、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個人分析是三方面客觀原因促成:
其一,東南亞互聯網環境已成熟。不光是泰國,整個東南亞的11個國家,過去幾年的移動互聯網正在飛速發展。據統計,截止今年,東南亞接觸到互聯網的占30%,達到1.7億人口。現尤其是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大城市基本都有免費wifi覆蓋,增長最快的是菲律賓,互聯網入網率達到了800%的增速。
其二,東南亞政府支持互聯網。印度,如今以3.33億網民人數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雖然沒有誕生出BAT這樣的巨頭,但各國蜂擁而至的資本在2015年已讓它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泰國,根據信用卡公司維薩發布的2015年消費者支付態度研究報告,泰國人的現金攜帶數量達到5年來低點。今年年初,泰國內閣又批準了國家電子支付總體規劃,將撥款20億至30億泰銖(1泰銖約合0.18元人民幣),鼓勵消費者和商家使用并接受電子支付。
其三,投資者涌入卻無統一的電子錢包。從2010年facebook進駐印度以來,各國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搶灘東南亞市場,而“東南亞錢包市場現在處在一種諸侯割據的狀態,沒有哪家公司占據著主導地位。”
實事與數據表明,此時的東南亞即將迎來他們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黃金年代,向來嗅覺靈敏的支付寶又怎能不伺機而動呢?
誰先嗅到了商機?
事實上,在國內,阿里巴巴并非是踏入這片沃土的先行者。中國互聯網巨頭中,百度已捷足先登,在泰國運營了四個年頭。四年中,百度在泰國推出的核心產品包括DU Battery Saver、DU Speed Booster,百度瀏覽器,hao123, 魔圖等,官方稱已積累了700萬用戶,其中有美拍功能的魔圖贏得了不少女性用戶。2016年, 騰訊Wechat也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到東南亞市場,希望在這里發展他們的用戶群。
伴隨著東盟經濟共同體的成立,固有的傳統經濟模式的籬笆被逐漸拆除,不止是BAT,一批擁有野心的非巨頭公司及冒險家早已揚帆出海,在那兒尋找新的機會,他們當中不乏許多成功者。
曹嘉泰,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者。2010年,他成立了戈壁的第一支東南亞基金,6年時間里,投資了22家公司,在其最早一期基金投資的8個項目中,3個完成退出,平均IRR達到了68%。對于大多數VC而言,這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回報。
李曉東,天津人。曾就職摩托羅拉,2009年前往新加坡創辦Garena,目前是東南亞最大的初創公司,運營著新加坡在線游戲門戶網站以及一家電商網站,估值超過37.5億美元。
據“36氪”跟蹤采訪,有人以5萬一平米的價格賣了CBD的房子,跑到印尼創辦了印尼版的“今日頭條”;有人在印尼募了錢,在印尼投出了“獨角獸”公司。
他們不約而同選擇東南亞市場,背后的邏輯大體相似:中國資本迅速增加,投資難度加大,而人口眾多的東南亞潛力無限,把中國模式帶過去,肯定能做。
精彩的掘金故事,正在繼續上演。
果真一帆風順?
聽了太多的成功故事,現實中,進軍東南亞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是否一帆風順,毫無阻力?
機會與挑戰并存。盡管發展潛力巨大,他們除了要和競爭對手較量,也面臨著人才、技術、支付及物流與銀行等方面的困擾。
在競爭對手上,如小米、UC等二流公司雖然是暫時繞開了BAT三座大山,卻仍有蘋果、Google和Facebook這三座更高的山峰。伴隨著BAT、美團、貝貝網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瞄準東南亞市場,相信日益火熱的東南亞的互聯網有一天也會與中國互聯網市場一樣殘酷無比。
在印尼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劉偉瀚,如今靠BaBe這個明星項目,成為了中國海外投資圈中的明星人物。許多人并不知道,正是過去無數的失敗才鑄就了如今不俗的成績。“一勝九敗”的劉偉瀚分享了他在印尼的創投經驗:中國項目一定要本土化,接地氣,在實踐中反復摸索總結。印尼人生性樂觀,安逸,單純工資激勵無法進行人才管理。
成功無法拷貝,更何況也無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可以再復制。
從本質上說,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機制與實體是一樣的。在踏上東南亞這片沃土之前,中國互聯網創客不如先“眾人皆醉我獨醒”,認真思考一下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正如日本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所言:如果不能自我革新保持成長的速度和質量,那么公司就會在競爭中失敗。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作者:笑笑媽】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