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去剛兌 產品能否借“財富管理”名義突圍?新金融
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3月份以來共有59家信托公司參與集合信托產品發行,共發行706款集合產品,環比上升138.51%;3月份以來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規模為1243.86億元,環比增長69.46%。而從成立市場來看,3月份以來共有49家信托公司成立483款集合信托產品,環比上漲14.32%;成立規模為547.36億元,環比下跌11.65%。在去年年底連續兩月的爆發式增長之后,今年以來集合資金信托成立規模已連續3個月下滑。
用益信托指出,伴隨著資管新規近期落地,“破剛兌、去通道、去杠桿”使得信托公司的資金來源端面臨較大的收縮壓力。加上集合資金信托門檻較低,適用于更大范圍的社會投資者,是大眾購買信托產品進行財富管理的重要渠道,預計“剛兌”的打破也將會加大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難度。而成立市場的持續蕭條,則表明集合資金募集面臨困境。一方面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在嚴監管環境下,市場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產品設計出來了,投資者卻“不買賬”,如何提高信托產品銷售效率成為擺在多家信托公司面前共同的難題。
北京某信托公司業務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信托公司來說,產品銷售能實現“三三制”是比較健康的模式,即“銀行代銷1/3、公司渠道直銷1/3、其他渠道(如項目自帶資金等)1/3”。不過,這一理想的銷售模式尚未在多數信托公司實現。雖然商業銀行坐擁大量高凈值客戶,但在進入私人銀行的產品庫后,在海量理財產品的包圍下,信托產品很難殺出重圍,迅速抓住投資者的眼球。
在這種情況下,信托公司聚焦財富管理業務顯得極為重要。事實上,今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表示,將加大對公司直銷的投入,打造全國性財富中心。除在全國多地建設實體財富中心、加強宣傳外,還將傾力打造銷售團隊,發力直銷業務。
《證券日報》記者在多個招聘網站搜索,發現今年以來,中建投信托、新時代信托、民生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均招“高級理財經理”、“理財規劃師”、“財富專業總監”等職位。以中建投信托為例,其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九地的財富中心招聘,招聘人數多達40人,職責為“負責開發和維護高凈值客戶群體,完成信托產品營銷等工作”。
有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文件的逐步落實,金融行業的整體規模將會穩步回落,機構間的業務合作在未來將不斷萎縮,財富管理業務開展對于信托公司的穩定存在來說勢在必行。在以同業合作為根本載體的模式被終結以后,如何尋找到新的資金來源,如何在機構業務和個人業務間尋求新的平衡點,是信托公司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不過,該人士也坦言,由于財富管理業務前期投入大、見效慢,和信托行業過往十幾年快速而集約的發展路徑大相徑庭,信托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舉步維艱,需要信托公司繼續投入人力、資金等支持。
【來源:證券日報】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